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大一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 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忆昔》,称赞“开元盛世”,同学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杜甫)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答得很好。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安史之乱 1.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戍边。高宗时,都督“带使持 节”,直接代表皇帝,称为“节度使”,仍不是正式官名。到公元 710 年,睿宗开始设置节 度使。玄宗时,边境设有 10 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宠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 20 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 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析可知,一场节度使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已是不可避免的。 2. 提问:安史之乱是以何人为叛乱首领在何时何地起兵? (755 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 安史之乱,是一场地方节度使发动的对中央政权的叛乱,它对人民来说是一场大灾难。安史叛乱集团代表分裂割据的势力。这就是安史之乱的性质。 3. 安史之乱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摧残,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长安城内曾是一片火海,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周围几百里变成一片废墟。二是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总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 原因 唐诗《山中寡妇》对此有过描述,它的大意是:丈夫当兵战死,她只能守在茅屋里,身穿麻布衣,鬓发枯黄。养蚕的桑林已经残尽,田地已经荒芜还要交丝交粮。吃的是野菜、树根汤,烧的是带叶的枝条。即使躲到深山无人处,也难逃脱赋税和徭役。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唐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唐后期,统治者腐朽贪婪,土地兼并严重,天灾税重,战火连绵,农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 (1)875 年,王仙芝、黄巢起义在山东,河南爆发。 (2) 转战大半个中国(讲时突出流动性),进入长安,国号大齐。黄巢不愧是一位农民起义的英雄。 (3) 起义军没有乘胜追歼唐军,唐僖宗反扑,起义军撤出长安。 (4)884 年,黄巢在泰山附近兵败自杀。 2. 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3fe3f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