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秋思 连雨不知夏去,一叶方觉秋深。仿佛当还沉浸在热烈的骄阳中,几场秋雨后,才发现已跌入了秋天。对于秋天的感知总是不知不觉,风扇、蝉鸣、雷雨,姗姗而来,又匆匆而去,回过神来,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的。上一刻还是烈日炎炎,好像要把整个的热情全都释放出来,我们还在心里嘀咕,这是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热情,下一刻已是天地相合,晨露成霜。 四季更迭,在生机勃勃的春夏之后,万物的激情开始冷却,出现萧条衰败之意,不免让人唏嘘。“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一篇《九辩》开启了中国文人的悲愁传统。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五行上属金,色属白,味属辛,音乐上属商音。这些东西在文学和文化传统中一代代不断叠加、强化,把秋天变成了这样一个代表伤感寂寥感慨时光与生命流逝的符号。后人再提起秋天,不免徒增几分悲凉。 但也有人在这样的秋夜中看到它不一样魅力:“可怜九月初三月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给这九月寻常的一天赋予了不一样的俏皮。若反之想来:一年四季循环中,如果将冬为始。落叶流风,将伤残之叶浸泡在寒冷中,叶落归根,零落为泥,回到本质萧条后,才能一身素净地踏进冬的门槛;是年,季夏之月,腐草为萤。生生不息,由此而始。那么秋就是经脱胎换骨而走向新生的这样一个过程。渺小的生命,在流光的沧海中萎落成泥,一丝痕迹也不留下。尘世的暖意却能穿过黄土的凉薄,传递给他们不死的灵魂。 盛极而衰,由生入死,都是在不经意间交替。世间最残酷的事,一是时间无岸,一是流年似水。时间和流年,其实是一个概念,只是一个在身体之外,一个在身体之内。对它们最惨烈的计量方法,不是额头皱纹的深浅,而是手心能握住的多少?岁月从来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来改变我们的容貌。你我能做的就是在这永恒中,截取一段清远的时光,在光影中,遇见可以遇见的,拥有能够拥有的,也忘记需要忘记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6d3c3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