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春望》1+X群文教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方式诵读,体味语言,培养学生朗诵古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诗意,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多层次诵读的方式,体会诗人爱国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领悟诗中情感,培养学生美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精忠报国》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课题。产生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朗读诗歌,校正字音 1、学生相互合作,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或有疑问的词。 要求:读正确、读整齐、读连贯。 2、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字音,检查朗读效果。 3、在明确读音的基础上,采用齐读、小组读等方式朗读,初步感受诗之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为进一步理解文本扫清文字障碍。) 环节三:诵读诗歌,把握节奏 1、教授学生节奏划分方法,学生根据技巧点拨自主画出节奏,指名回答并进行朗读 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 根据词或词组划分。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 如:“二二一”,“大漠/孤烟/直”; 或是“二一二”,“举头/望/明月”。 2、同桌配合诵读。 要求:读得层次分明、有急有缓。 3、教师展示正确节奏,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节奏美 屏显诗歌朗读节奏: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培养学生朗读节奏的划分,为进一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 环节四:美读诗歌,体味情感 1、教授学生美读方法,学生根据技巧点拨 要求: 读出抑扬顿挫、情感变化。 美读技巧点拨: a.通过助读材料,学生在自主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融入情感。 b.“一切景语皆情语”,抓住相关的景物描写,运用字词的轻、重音、语速朗读,表达感受。朗诵时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平静,庄重,悲伤,沉重的内容速度慢;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避难北上。756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2、通过几个预设问题对学生诗歌情感的点拨,把握“忧”的感情基调,然后再次尝试朗读 预设1:《春望》通过一个“望”字,望见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对国家怎样的心情?(望见残破的国都、杂草丛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预设2:想到与家人久别,家人存亡未卜,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焦急、伤感) 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轻声随读,体会朗读方法 如从景物描写中体会情感的朗读,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悲伤) 抓住相关的字词轻、重音、语速的朗读,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小组之间竞赛朗读,再次体味情感(可以是单人朗诵或者小组朗诵、配乐朗读等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点拨,从读中悟情,学习到美读的方法,培养美读古诗文的能力。) 环节五:类读诗歌,合作探究 出示《过零丁洋》、《书愤》 分组讨论。要求: 1、根据《春望》的朗诵方法小组合作划分节奏,根据助读材料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自由朗读 《过零丁洋》助读材料: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机,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脱逃。后继续转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诗以明志节。 《书愤》助读材料: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2、老师从节奏、情感进行点拨,预设分别预设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把握《过零丁洋》的“悲”和《书愤》的“愤”,全班一起朗读体味诗中的情感 《书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b8ba9ef7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