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遇挫人生五种风格解读 摘要:通过对古诗文的文人遇挫人生的大量作品的学习和理解,从经典诗文中学经典,探究他们不同的风格;同时他们虽遇挫人生却又成就人生,从而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遇挫人生;风格解读;语文核心素养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文人墨客虽遇乱世,或命运多舛,或人生失意,但他们砥砺思想,成就人生,给世人留下了大量诗作,是世界文化瑰宝。对这一类型的作品我们从语言的角度、精神境界角度、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探究和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新的时代以新的视野来审视与研究传统文化的教学,是符合当下教育形势的,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是非常必要的,在帮助初中学生提升正确应对挫折的能力上也是很有好处的。这类作品我们大致梳理了五种类型:昂扬奋进型、豁达豪放型、不忘初心型、淡泊宁静型和郁郁寡欢型。 一、昂扬奋进型:老骥伏枥千里志,白鹤冲天万木春 初中教材有刘禹锡 的《秋词》《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曹操:《观沧海》《龟虽寿》; 还有 杜甫《望 岳》、李白 《行路难》、王安石《登飞来峰》、谭嗣同《潼 关》等。 例如曹操这个“非常之人”尤其擅长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很多诗中都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教材选了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首《观沧海》和第四首《龟虽寿》。《观沧海》这首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以丰富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同时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他已经五十三岁了,他写下了《龟虽寿》,诗作巧用比喻揭示自然规律,然后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力透纸背,自然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永不停止理想追求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又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经典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以及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昂扬情绪,让他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伴随他度过二十三年常人难以想象的贬谪生活,重新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 二、豁达乐观型:仰天大笑出门去,一蓑烟雨任平生 李白和苏轼 最具代表性。李白集诗仙、文人、酒徒、道士、侠客为一身的大诗人。这个天地造就的复杂糅合体,以截然不同的四种人生态度标榜着属于他独特的风景。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统一,对立又统一地折射他的心灵走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都是李白的诗句,不同的心境却又有深刻的内涵。他认为人生如梦不过一瞬,何必糟蹋了欢娱的大好时光。在一般人看来,李白的举动是“醉生梦死”的堕落。但其实并非如此。紧迫的时间忧患意识,纠结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不可挽留的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当理想破灭,窥破红尘。李白并没有将人生之舟永远抛锚浅滩,还有第二条路等待着他去发现和开辟。这时候的李白,洒脱得身无外物之束。他要跳出那个喧嚣的尘世,回归自然,过着浮于海、云游四方的诗意生活。虽然,他有些不甘,但还不至于到那种破罐子破摔的地步。他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其实,他也带不走那片“云彩”,它太沉重了,还不如干脆放手,了却一身疲惫。“弄扁舟”的李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远遥望的背影。抒写了李白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矛盾与浪漫,铸就了李白的“诗仙”美誉。李白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放松。于是我们看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得;看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制空对月”的洒脱;更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狂放。然而“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是一种愿望,“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只是“举杯消愁愁复愁”。李白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酒醉与清醒之间徘徊,也留下了许许多多饮酒的诗句。 三、不忘初心型:铁马洞庭庇寒士,心怀社稷忧天下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还有文天祥《过零丁洋》、 龚自珍《己亥杂诗》等。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写的。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遭受风雨侵袭之苦,但他没有停留在抒写个人恩怨上,而是以己推人,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声,希望能建成千万间高楼大厦,让天下所有无家可归的人们都安居乐业,这样,即使他自己的茅屋破了,被冻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四、淡泊宁静型:结庐人境心自在,坐看云起天地宽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王维的《竹里馆》、《使至塞上》、《终南别业》、《鸟鸣涧》等。 例陶渊明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 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的动荡岁月里,这是乱世之中陶先生理想的“乌托邦”。 五、郁郁寡欢型:薄雾浓云终将散,人生失意勿悲观 初中教材10余篇古诗文表达了作者因“忧国--怀乡--伤情--悲景”的“郁郁寡欢”的家国情怀,梳理如下:唐诗宋词:《夜雨寄北》《贾生》《无题》(李商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春望》《江南逢李龟年》、《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古代文人遇挫人生,他们潇洒游走,用心书写旷达力作,风格迥异,在浩瀚的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影响着后来之人,他们内心跳跃的音符经典咏流传。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解读古代文人遇挫人生的风格,着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完善学生美好人格,进而提升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河南省教育厅.中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探讨与实践文件 2014年5月8日 [3]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4]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9期.王金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bca5d5ba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