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家争鸣” 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 ④法家:商鞅、韩非子 评价:(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代表人派 物 主要思想 影响 “仁”和“礼”;“为政以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德”;私学,“有教无类”; 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孔子 传统文化的主流; 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儒 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家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孟子 “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施;性恶论; 墨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 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子》,又名《道德经》“道”本原的哲学家。 道 老子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家 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 “齐物”; 法 以法治国;法、术、势相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家 韩非子 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主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张变法革新。 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董伸舒的新儒学 内容:(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主流地位的确立 (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措施: 重用儒生 设置太学 表彰六经 (3) 结果 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太学 汉武帝创办 为提高儒学地位 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使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 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汉武帝时期还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程朱理学 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内容:(1) 二程的思想 孔颜之乐 (2) 朱熹的思想 ①理比气更根本 ②修养论 区分小学大学 格物致知慎思明辨 社会责任感 ③社会政治理论(入世)正君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注解了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使之成为理学经典 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陆王心学 1. 南宋时期陆九渊(开创者)的思想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本心体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 明中后期王阳明的思想 (l)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灵明 良知 (3) 强调内心反省,用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浙东学派创立者 明夷待访录 (1) 内容: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臣平等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学校成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人君至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众治主张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梁启超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唯物主义思想家,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船山遗书 他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抨击孤秦陋宋 四大发明的概况: 造纸术: (1)概念: ① 以前书写材料—甲骨 、青铜、竹木简、帛(或书写不便、不易携带;或价格昂贵) ②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原料易得,价格低廉) (2)评价:影响最久远:①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②使信息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进步。(包含了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指南针 (1)概况:① 战国——司南 ② 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③ 13世纪(南宋)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评价:①广泛用于军事、经济领域;②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 火药 (1)概况:① 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② 唐末用于战争。③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评价:①推动金属开采与矿冶业的发展,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改变世界面貌 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印刷术 (1)概况: ①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金刚经》。 ② 活字印刷术—北宋比升发明,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节省费用,提高效率)最大书古今图书集成。 ③ 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2)评价:①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 ②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推动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 汉字与书法 (1)文字的发展历程: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文字起源)—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秦小篆—秦隶书—汉代草书—汉末楷书—晋行书 (2)字体特征:(演变:由繁到简,走向规范化,稳定化) 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整齐安定 ②隶书: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奔放跃动 ④楷书: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详备、结体严整 ⑤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3)书法发展规律:由实用功能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 (4)书法家:王羲之“书圣”《兰亭序》(行书) 草书――张旭、怀素; 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宋四家(行书:苏黄米蔡)——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绘画: (1)起源: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 (2)分类(技法:工笔与写意;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画) 文人画: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于一体,集中表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唐王维为文人画鼻祖。 京剧产生:道光二十年(1840)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0多首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屈原——《离骚》采用浪漫主义写法 唐诗: 时代表人代物 特作品风格 代表作 流派 点 李白 盛豪迈奔放、早发白帝浪(诗仙) 唐 想象丰富、城》《蜀道漫手法夸张 难》 主义 杜甫由诗风浑厚深现(诗盛沉,语言凝“三吏”实圣) 转重精练 历“三别” 主衰 尽沧桑 义 宋词: 2、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1、词的产生: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宋代著名 艺 术 成 就 词人 柳永(北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作在民间流传最广宋) 《雨霖霖》 苏轼(北是豪放派的开创者 打破了诗与词的界宋) 线 李清照(两两宋之际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其作品宋之际) 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辛弃疾(南其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宋) 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平民化的原因: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的 扩大 元曲 关汉卿《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创作了多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的剧目 明清小说 成就: 作品 作者 成书时间 内容特点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思想影响: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唤醒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但是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影响: (1)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阶级基础。 (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1905年8月,孙中山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含义: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2)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它是民主革 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评价:进步性:①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 ②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的方向。 ③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 局限性: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②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③民生主义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4、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背景: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 含义: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会后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评价: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一步。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 井风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 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 诞生背景:(1)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 (2)资产阶级改良方法及革命方法都没能挽救中国危亡 (3)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带来了一线光明 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实践:(1)参加中共一大(2)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3)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4)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著作:《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成熟的标志:中共七大确立为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③第三、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978.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初步开始形成的标志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1978年12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社会特色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共十五 人物 理论 上台时间 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 体裁特点和价值 《三国演 罗贯元末明初 叙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最早的长篇章回义》 中 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不历史演义小说 同性格的人物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农民起义,歌颂第一部以农民起 农民的斗争精神 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东周列冯梦龙 明朝 叙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历史小说 国》 史风云 《封神演 许仲 明朝 描述商末政治纷乱和 神魔小说 义》 琳 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 以民间唐僧取经故事 我国古代优秀的《西游记》 吴承 明朝 为题材, 表现出要求个长篇神魔小说 恩 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 缚的精神 “三言” 冯梦 明朝 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 短篇白话世情 “二拍” 龙 明朝 代社会生活,令人耳目一小说 凌濛新 初 《儒林外 吴敬 清朝 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 古代优秀的讽史》 梓 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心理 刺小说 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 古代最优秀的《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的变故,揭示了封建社会长篇小说 败落的历史命运 《聊斋志蒲松龄 清朝 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 古代优秀的文异》 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言短篇小说集 社会生活 《官场现形 清朝 记》 运用讽刺和夸张的艺术清末四大谴责小《二十年目 睹之怪现 清朝 手法,揭露封建统治的腐说 败,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状》 《孽海花》 清朝 《老残游 清朝 记》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1、地主阶级抵抗派 ⑴林则徐: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四 洲 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⑵魏源:《海国图志》 ①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其局限性在于:学习内容停留在器物层面上,未意识到封建制度的落后,而且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背景: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直接原因(思想)—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标志: 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3、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遵义会议(1935) 中共七大(1945)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1997) (197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12a27cf111f18583d05a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