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苏曼殊《哀希腊》译本分析其译诗特点

时间:2022-12-15 11:14: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苏曼殊《哀希腊》译本分析其译诗特点

作者:迟雯雯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5

;要:苏曼殊是晚清翻译领域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对拜伦诗歌翻译的影响尤其深远。苏曼殊的译作特点在拜伦的《哀希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哀希腊》苏曼殊译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苏曼殊的写作及译作,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拜伦的诗作及晚清翻译家的译作特点。

关键词:苏曼殊;译作特点;《哀希腊》

作者简介:迟雯雯,性别:女,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1

与林纾、严复相比,苏曼殊可能不如他们著名,然而苏曼殊与他们的翻译活动的时代称为晚清翻译三足鼎立的时代[1]。他在向中国介绍英国诗歌作品方面起了开拓作用[2],并且是中国第一个介绍拜伦文学的人。他的翻译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其翻译的拜伦的《哀希腊》,本文将根据苏曼殊译诗特点对《哀希腊》进行微观分析。一方面使读者来更好地掌握苏曼殊的写作和翻译风格,另一方面使读者更方便地了解拜伦的视作,同时也能透视晚清各大翻译活动家的翻译风格。

.译诗特点之一: 以四言、五言为主

古今中外,学者大都持有诗人译诗的观点[3]。苏曼殊在译诗中更多运用五言,因为他自己擅长诗歌写作,对原作者作诗的意境、韵律、特点更容易把握,所以经过他自己作为诗人的用词、音律,他的译作更接近诗歌,优美古雅。

拜伦的《哀希腊》共有16小节,每小节六行,内容上看,该诗渲染了大气磅礴的气氛,悲愤、哀叹之情尽含其中。从形式上来看比较自由,音律上呈四步抑扬格,抑扬相连,乐感较强。苏曼殊的译本从内容上看则比较内敛,结合当时中国受侵的背景来看则显得更加悲痛。从形式上来看,译文为五言,每小节八小句话,用语更加精炼,意味深远,如一些叠词如”“ 峨峨等词的运用使诗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有古典美;其中音律也很优美,每小节第二、四、八句韵律一致,非常符合中国古诗特点。 .译诗特点二: 注重读者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曼殊翻译时还非常注重中国读者的意识,即将中国读者的意识形态、读诗习惯等考虑在内,使译作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所理解,同时也能了解原诗作者的创作精神。翻译过程中,苏采用了灵活的翻译策略,对原文恰当地进行了增减和改写。为了让国人理解译诗中所传达的历史意义,苏将“lover” 翻译为静女让人联想到《诗经》恋人的表达,非常古雅。苏用坎侯来代替“harp”“lute”。前两种乐器都能令中国读者联想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艺术与中国古代文化,更符合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例如,《哀希腊》的第四节最后两行为 “He counted them at break of day---And when the Sun set where were they苏曼殊最后则为晨朝大点兵,至暮无复存。一为亡国哀,泪下何纷纷。最后两小句为诗人自己所加,一来更符合中国人对诗歌的阅读习惯,而来使亡国之痛更加深沉。 .译诗特点三: 译诗与作诗的特点紧密

苏曼殊的诗有很多都是疑问句句式。如《有赠》:春雨楼头尺八箫,合适贵刊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他国因故啊第几桥?”[4] 其中就有两句是疑问句,使是个感情更加深刻凄婉。同样,苏的译诗中也有很多地方被翻译成疑问句,拜伦《哀希腊》第12“The Tyrant of the Chersonese Was Freedom's best and bravest friend; That tyrant was Miltiade Oh that the present hour would lend Another despot of the kind Such chains as his were sure to bind.”苏曼殊译为羯岛有暴君,其名弥尔底。阔达有大度,勇敢为世师。今兹丁末造,安得君如斯?束民如连锁,岂患民崩离?最后两句苏曼殊扔将其进行了疑问句式的处理,更能表达作者对希腊人怒其不争的情感。

.译诗特点四: 用词生僻,古奥难懂

1914年胡适在自己着手翻译《哀希腊》的时候,仔细对照阅读了之前的各个译本,认为苏曼殊的翻译失之晦,并认为晦者不达,非善译者也”[5]。在胡适以后,各评论家几乎众口一词,批评苏曼殊的译诗语言的古奥与晦涩[6]。如《哀希腊》译文中, wěi,文采斐然的样子)、樾下 yuè xià,树荫下)等。然苏曼殊的译诗尽管比较晦涩,但在其文学上的成就却不能低估。柳无忌在比较马君武、苏曼殊和胡适的译诗后,认为在韵律和格式的整齐、语言的凝练和艺术性、优美而又值得引用的诗句数量之多等方面,苏曼殊的译诗似乎都胜过一筹。”[7]

苏曼殊的《哀希腊》译本不仅体现了苏曼殊个人的诗作特点,反映了时代翻译特色。以四言、五言为主,是因为他本身也是个诗人,擅长作诗的韵律;用词生僻,古奥难懂是因为他是属于新文化运动前的学者,对于顾问比较有研究和喜爱;注重读者意识说明他比较注重当时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化元素的理解能力,也比较注重本国文化的传承;翻译也是一种创作,对译诗与作诗的特点紧密则反映出他个人表达感情的特点,同他本人的性格和时代背景更加贴切。对于这些特点我们要从具体语境出发,用辩证的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理解、包容和学习[8]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fd2d44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