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渭的故事随笔:故里情怀日月长

时间:2022-12-12 23:37: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临渭的故事随笔:故里情怀日月长

一个人对故乡的留恋和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不例外,他的故里在唐时的下邽县,今日的渭南市临渭区和经开区。下邽现在已是临渭区一个镇了,他曾生活过的金氏村在经开区,离我的新家只一里地,白氏陵园已经去过多次。白居易自把几代先人的骨殖迁来这里的那一刻起,就把这儿认作唯一的故里了。

白居易一生热爱故里关心故里,一百多首诗歌写于故里,写故里的人,写故里的事,写出来又要故里的人读得懂。即使在异地做官也念念不忘故里,写诗怀恋故里歌咏故里,他心中的故里情怀日月长啊。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他不可能死守故土,但漫长的一生中,集中的住一段时日总是可能的。为母亲丁忧守孝,让他在故里一住就是近四年,故里的小路田塍、草木和水流都让他感到亲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伴着渭河里的涛声在他的诗句里喧哗,在他的睡梦里甜蜜。白居易遭贬后去做江州任司马,离下邽故里确实是远了一点,但亲爱的乡土亲切的故里总在心里。心情非常沉重的他,常常见物怀旧,见景生情,耳闻目睹,都能触发他的思乡之情、故里情怀。他听到了洗衣声、猿啼声,他看见了红藤杖、春柳色、明月光,他看见了黄雀引雏、绿笋成竹……都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都让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家乡故里,“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乡心”,“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天边望乡客,何日拄归秦。”白居易思念下邽、怀归渭上,“思乡泪满巾”,“一念堪白头”,有时狂饮之后才“乡愁醉暂无”。

异乡的夏日里,故里渭上村居的情景不时的出现在眼前,《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的诗,就是一幅完整的故园耕读图:“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兔隐豆苗大,鸟鸣桑堪熟。……读书课弟侄,农圃资僮仆。日暮麦登场,天睛蚕拆簇。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细细品味整首诗,还是细读这每一诗句,一派渭上的田园风光,一派农忙的景象历历在


目。故里时时总在心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他同弟侄的读书之乐,他自己悠闲自得的喜悦心境,从他的诗句中流溢出来了,他心里的郁闷排解了,就踏实了许多。

元和十三年即公元818年十二月二十日,白居易奉诏拜为忠州刺史,他一到任,发现官宅的庭院中有一棵古槐,又一次不自觉地触发了对故里的思念,“南方饶竹树,唯有青槐稀。十种七八死,纵活亦支离。何此郡庭下,一株独华滋。”他看着眼前这颗古槐树,想的却是金氏村庭院中的八九株古槐树。“我家渭水上,此树荫前墀。忽向天涯见,忆在故园时,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见了他乡的古槐,想到的却是故里的古槐,故里的古槐就像故乡的亲人一样,人亲,水亲,每一株古槐都是亲的。

白居易是个有担当的官员,他在忠州这个比较封闭的贫困山区,减赋,造林,干的都是实事,操劳公务中,大规模绿化城东山坡,栽了大量的桃树和杏树。看到栽树的场景,他马上就想到自己在家乡,在渭上村栽树的情景,“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重阳佳节,他在《九日登巴台》诗中说:“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正月初一,白居易就任主客郎中、知制诰,不久,又加任朝散大夫。十月十九日,诏授中书舍人,正五品上。一年内,三迁其官,可谓春风得意,可他还是高兴不起来。长庆二年七月十四日,诏授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在他的心里始终记住了下邽故里。经历了江州、忠州的离乡之苦,对这次迁官也不是十分高兴,去杭州赴任途中,他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夜半三更就起来在船上瞭望,“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不缘衣食系,寻合返丘园”。

在杭州刺史任上可以说大展鸿图,“疏浚六井、增修湖堤”,都是吃水和灌溉的民生工程,就灌溉管理事宜,他自己亲自撰文并刻石记之。三年任满,五十三岁的白居易就有了叶落归根的想法:“禅僧教断酒,道士劝休官。渭曲庄犹在,钱塘俸尚残。如能便归去,亦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266920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