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读书随笔

时间:2022-04-01 06:34: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天生下的万物没有弃鄙,什么都有它各自的特色,石块的顽冥,草木的无知,都含着玄妙的造化生机。……美德的误用会变成罪过,罪恶有时反会造成善果。 珍视憎恨你的心灵!

最柔弱的人最容易受幻想的激动。

这种人道的温情,仿佛一股浪潮那样,拍击着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使之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戏剧作品最鲜明地区别开来。 “你们有罪过,希望别人不再追究。”

一切时代的人都赞同的一点,就是他们对真实宣称精神上热爱,而他们对真实却真正恐惧。 最大的困难是要说出所思所想。

因为意识默默地不满于自己给真实性提出的限制,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中寻找到补救办法;意识闭上眼睛,半清醒地想:至今,没有超越!就像那些玩耍的孩子,最后以为再跳一步,越过路面上所划的粉笔线,他们便落到想象中的深渊里。人类心灵有一个很小的场地,由社会习俗的荆棘篱笆和偏见的壕沟紧靠着圈起来。精神驯顺地在固定的草场上吃草。只有几只稍为大胆的牲畜,才敢越过障碍偷看一眼外面。至于越过障碍,那是胆大妄为! 我们正是或多或少从一部作品中包含的真实的大胆程度,来评判艺术家的道德甚至精神的高低。 如果真实不能毫不掩饰地表现,它就要戴上假面具。 要准许我有像风一样广大的自由。

大量的人终于不再区分真假德行,或者更喜欢假德行,少费力气。更有甚者,正人君子总是受到歪曲(如果不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话),因为他妨碍别人,他是对假象和假德行令人快慰的谎言活生生的谴责。 要是我流着眼泪,你会觉得我是何等样人? 谁也没有权利对生活和对人作出判断。

最好的荣誉应该来自我们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倚恃家门。

罪恶镀了金,公道的、坚强的枪刺戳在上面也会折断;把它用破烂的布条裹起来,一根侏儒的稻草就可以戳破它。 金钱——或者取其最广的含义,称之为利益,是民族的也是个人的主宰。 和平使人们彼此仇恨,理由是有了和平,人们就不那么需要彼此照顾了。 只要“不得不让善忍受恶的控制,那就什么好事也做不成……” 人的本能使人趋向于欢乐,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对欢乐的梦想; 艺术的本质:通过艺术达到精神解放。


精神最高的娱乐,它摆脱了生活的残酷规律,自身成为生活的创造者和法则的主人,这些法则制约着按照现实设想的世界。

感人的现实数量越多,与之相对和平衡的精神控制就更加强烈,梦幻也更加迷惑人。 几乎所有的重要悲剧的展开部分都是一道闸门,在激情的推动下闸门挡不住了。

艺术和语言是人类进步的两个手段。一个使心灵相通,另一个使思想交流。假如其中有一个出了毛病,社会便要呈现病态。今日的艺术就出了毛病。

不用劳动而生活的人所感受的情绪其种类远比劳动的人少得多。现代社会的情感可以归纳为三种:骄傲、耽于声色和百无聊赖。这三种情感及其分支差不多构成了富人艺术的全部题材。

每个社会都有一种关于生活意义的最高理解,这种理解决定着这个社会所向往的最大幸福……未来的艺术不会再是今天艺术,它将建立在别的基础之上。它将不再是某个阶级的私有物。艺术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正情感的表现。然而,艺术家唯有在不把自己孤立起来,过着人所应过的生活时,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情感。因此,逃避生活的人是处在最坏的创作环境中。”

痛苦是无穷无尽的,它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时而它由于事物的盲目施虐而引起:贫困、疾病、命运的不公道、人的凶狠。时而它就在人本身之中。那时,它仍然是可怜的,无法抵御的;因为做人没有什么选择,人既没有求过出生,也没有求过保持原样。

信仰,往往是在生活中缺乏信念,对未来缺乏信念,对自己缺乏信念,缺乏勇气和缺乏欢乐而已!我们知道,您痛苦的胜利建立在多少失败之上!……

精神不安不是伟大的标志。凡是在存在和事物之间,在生活和它的规律之间,甚至在伟人身上,缺乏和谐不属于崇高,而属于弱点。

悲壮的谎言是一种怯懦行为。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如实地看待世界和热爱世界。

一部伟大作品和一个大艺术家的本质,就在于这部作品和这个艺术家能避开那些以为深切了解它们的人的纠缠,就在于它们在这种纠缠和随之而来的遗忘或厌恶的情况下依然留存下去,就在于它们的Sterben und Weren“死与变” 它们给相继存在的每一代人提供不同的食粮,既有为了爱的,也有为了恨的。因为恨也是一种生命力,需要得到培育。 我感到我是不朽的。倘若别人感觉不到他们自身的不朽,我为他们而气恼,不过这是他们的事……

我们只有两天可以生存;用不着在曲意逢迎可鄙的家伙中度过。唯有通过专门向众人的偏见作斗争的人的天才和坚定性,才能作出一点伟大的事业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4a7a8c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