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不逛琉璃厂,还是文化人吗?在北京敢说自己是文化人的不多,这里的本科太多,硕士不少,博士看谁都象,博士后随便一打听就能碰上,但要说对文化街都感兴趣,我看未必,这主要是个人爱好不同。 琉璃厂在北京和平门外南新化街,东西走向,长约一公里。沿街古旧图书、瓷器陶罐、碑贴字画、文房四宝、文物古董等店铺,鳞次栉比,市景繁荣。其实,这里过去是烧琉璃的地方,后来业务扩大了,不能在这儿再烧了,就搬走了,但人们仍习惯叫它“琉璃厂”。成为文化街是清朝的事,那时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附近则是汉族官员居住的地方,后来全国各地会馆也都建在这儿周围,官员和赶考的举子们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买卖古董,这样就逐渐发展成了文人荟萃的“京都雅游之所。 琉璃厂文化街有许多名店老铺,如槐荫书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而最著名的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而享有盛名。”我看不假。记得小时候就听说过“荣宝斋”知道那里有能工巧匠,会识宝贝。其实,荣宝斋之意是“以文会友,荣名为宝。”我走进久仰的荣宝斋,店内窗明几净,柜台里摆着文人墨客用的文房四宝,据说荣宝斋复制技术已达到“登峰造极,酷似原作”的极高水平,齐白石老人在世时,就不能辨别出自己画的画。店里的人数并不多,倒显得有些冷清,转了一圈,价格高、中、低档的都有,来这儿不能白来呀!花了20元钱,买了一把洒金白纸扇子,留作纪念。 在店外大街上摆着不少地摊,他们主动向过路人打招呼,市场热闹。我被一双小鞋吸引住,这就是过去小脚女人穿的绣花鞋,太小了,不过挺精致的,上面绣着花草之类的东西,一打听价格,40元一双。正和老板说着话,一个农村妇女模样的人走过来,从包里拿出几双小鞋,问店家要不要,老板说18元一双,你卖就放下。说完话就不再理会那妇女了,那个妇女想了一会说再加点,最后以20元成交。天啊!这里的利润太大了,原来这里有许多货都是仿制的,拿来专门卖给那些不识货的和外国游客。在一家刻字摊上,我就看到用电脑仿刻任何一位名家的印章,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走出琉璃厂文化街,我想:科技进步的确让人得到了实惠,诸如我想要一幅《清明上河图》,仿真技术帮你完成了,我想要一枚白石老人的印章,仿真技术了却了你的心愿,人们在高科技中得到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9eae3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