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典故】衡阳雁

时间:2024-04-05 18:58: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文中的典故

衡阳雁(回雁峰)

朱福生



【课例】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人教版初中第五册30.诗词五首

2.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上海新教材(试验本)高中语文三年级第一学期◎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



【典故解释】

湖南衡阳市南有回雁峰,传说秋末冬初,大雁由北向南飞来,至此停留下来,不再南飞,遇春而回(此说今有不少人提出异议,但古人是按此传说写诗的)这造就了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也成就了古诗词中一个著名的典故。高中语文课文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都用了这个典故。

这个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两本地理学著作。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荆湖南路·衡州》载,回雁峰“在州城南.或曰:‘雁不过衡阳。’或曰:‘峰势如雁之回.”比王象之《舆地纪胜》稍晚一点的祝穆《方舆胜览》记载与《舆地纪胜》差不多.这就意味着,不是人们看了这些地理书,才知道这个典故的。诗词作品中使用这个典故,远远早于这两本地理书的记载。

正因为如此,在注释典故出处时,就出现很大的差异.有人注成语“衡阳雁断”的出处为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巫峡啼猨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但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显然比高适此诗更早.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范仲淹《渔家傲》“衡阳雁去无留意”,引了庾信《和侃法师三绝》诗:“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比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更早。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范仲淹《渔家傲》“衡阳雁去无留意",引班固《两都赋》“南翔衡阳。”这可能是最早的出处.说明至少在西汉时,大雁和衡阳就形成了联系。



【用典提示】

这个典故的意思主要在于思归和传书。因此,它也常和“雁足传书”连在一起用.汉书·武传》记载,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放到北海冰雪中牧羊。汉昭帝派使者去要回苏武,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中带着信,说苏武在某大泽中.单于只得把苏武放回。这就形成了“雁足传书”的典故,希望大雁在南来北往的途中给自己带来亲友的音信。杜甫《归雁》“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巫峡啼猨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等诗中都是这种用法。李白《清平乐》“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也是这种用法。

这个传说也是衡阳的标志性典故,说到衡阳就会说到这个典故,因此在衡阳的一些应景


诗中也就常常提到,如张祜《将之衡阳道中作》“衡阳路犹远,独与雁为宾”、宋代李纲《江城子》词“回雁峰头,依约雁南翔."

倒是陆龟蒙《雁》诗中的用法与众不同,其诗云:“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据说衡阳有“不准射杀大雁”的禁令,而大雁从北到南,千里迢迢,途中又有多少弓箭在守候,真正能平安到达衡阳的能有几只?诗人显然是借此来比喻仕途险恶,有不测。



【相关链接】

1.李白《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2.唐·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3.唐·杜甫《归雁》: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4.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峡啼猨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5.唐·张祜《将之衡阳道中作》:万里南方去,扁舟泛自身。长年无爱物,深话少情人。醉卧襟长散,闲书字不真。衡阳路犹远,独与雁为宾。

6.唐·陆龟蒙《雁》: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7.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刘郎刘郎莫先起,遇酒当歌且欢喜。船头朝转暮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九疑联绵皆相似,负雪崔嵬插花里。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8.宋·李纲《江城子》:去年九日在衡阳.满林霜.俯潇湘.回雁峰头,依约雁南翔.遥想茱萸方遍插,唯少我,一枝香。今年佳节幸相将。陟层冈。举华觞.地暖风和,犹未菊开黄.此会明年知健否,判酩酊,醉秋光。

9.清·屈大均《天边》: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e56264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