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献给母亲的歌 活动目的 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2.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3.爱是至高无上的。尊重母亲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爱母亲爱亲人的思想感情。 2.培养团体合作、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在与人交往中学会说话简洁。 2.在交际过程中注意说话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 1.学习综合归纳使用资料的方法。 2.在学习中学会互相合作。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活动时间: 二课时 活动准备: 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 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 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4.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相对于父爱,母爱是日常的,琐碎的。母爱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和人的本性。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每次放学回家,你都要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笑靥如花。 听母亲的故事。 放录音磁带,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妈妈们的故事。 二、谈感受。 各小组分别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文章等),然后谈自己的体会。 1.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永远没有离开的,是和母亲息息相通的心。 在学生中搜集的众多的表现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中,选取一些篇目并配乐朗诵。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大家可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请学生展示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等作品。也可出示自己给母亲画的像、拍的照片。并根据自己对母亲的了解,为图画、照片题写标题。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请学生展示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谢母恩。 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 提问: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同学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各小组选两名代表发言。 小结: 我们要孝顺父母,希望同学们有这样的决心,将来要有所作为,来报答母亲,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四、送祝福。 1.请学生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 由安娜·贾维斯小姐(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嫁,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母亲于1905年逝世,安娜·贾维斯小姐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安娜·贾维斯小姐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安娜·贾维斯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2.随着日历的翻动,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让我们每一个同学给自己的母亲一个惊喜:亲手给母亲做一个蛋糕,送一份礼物,对母亲说一句祝福的话。要求学生在课后能把礼物和祝福的话语送给妈妈。 小结: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五、拓展训练 以“母爱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341441cf84b9d528ea7a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