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竖版排列格式 古人读书时,一手持书,并且可以卷起来竖看,决不会看串行,这就是竖排书的极大优点,而横排本的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必须两手同时并用,才能够读下去。因此,古人读书与我们现代人看手机的道理是一样的。 进一步说,为什么一定要一手持书呢?两手持书不是更加专一,更有读书的特点么?其实不然,中国人读书是为了用,即一边做一边读,所谓“手不释卷”,也是如同欧阳修所说的“马上、枕上、厕上也。”(《归田录》)古之所谓“耕读之家”,也是边做农事、边读书。过去在农村插队时曾经放过牛,一手执书,边放牛边看书,便悟出了古人读竖排书的情趣。 古人认为,读书是为了用,因此便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句子,反过来说,不到用时,是可以不读书的。因此中国人的习惯是用时读书,不用时,读书也只是一种精神消遣而已,如同五柳先生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更重要的是,古人指出为读书而读书者,是读死书,读“古人之糟魄(糟粕)”(庄子·天道),毫无意义。读书的核心与宗旨是为了“行”(实践)。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因此,后来便有了佳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竖排本的书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为了“行”,对于读书的态度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读竖排本书时,每读一行,从上到下,作点头状,“点头称是”,不是也是“是”。这样,中国人的读书都是很有诚意的,反驳与批判,从来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学问。反过来说,西方人读横排本的书,从左到右,作摇头状,总是“不对不对”,所以反倒是形成了以批判为主流的学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3a5316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