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雎景臣《高祖还乡》的创作手法与产生条件 作者:马文杰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8期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以其辛辣幽默的笔法,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嘲弄与讽刺。那么这样一部作品为什么能够产生?并且还能够流传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雎景臣的代表作。雎景臣,字景贤,扬州人,元后期散曲家。雎景臣《高祖还乡》的写作态度与我们所熟知的《史记·高祖本纪》中所描写到得高祖还乡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谈到高祖还乡,是写汉高祖刘邦在平息了黥布的叛乱后,班师回朝途中经过家乡沛县,在宴饮中作《大风歌》以鸣其志。他在《大风歌》中唱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充分表达出刘邦内心的雄心壮志,以及渴望战乱就此平息、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望。后人对《大风歌》推崇备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南宋大儒朱熹说《大风歌》是:“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者也。呜呼,雄哉!”所以与其说后人熟知高祖还乡这一历史事件,不如说是对汉高祖刘邦《大风歌》流露出的积极精神的高度赞扬与欣赏。 而到了雎景臣创作[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时,他将我们所熟知的“高祖还乡”彻底地颠覆,从而营造出另一种美学风格。雎景臣以其独特新奇的视角,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揭示出封建统治者的丑恶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并且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而雎景臣为什么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写作一部讽刺封建统治者的戏曲?而且为什么他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还能够广为传颂,流传至今?下面作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雎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创作动机。元朝时期,民族矛盾空前加剧,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相比于布衣百姓,元代文人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因为自古以来的文人士大夫进身之路的毁灭——科举不兴,对于深受儒家功业文化影响,内心时刻想要建功立业的汉族文人的打击是致命的。有元一代,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还不到元代文官总数的3%;加上科举考试时民族岐视严重,因而元代科举在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远不如以前的唐、宋和以后的明、清王朝。当然科举的不兴客观上也起到了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大量的文人转而从事文学创作,为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比如元代戏曲的繁荣、元代诗文的大量创作都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情况。但如果单就科举考试这一点,可以说在元代希冀通过科举实现经世致用的文人是悲剧的一代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处倾诉成了他们的真实写照,因此针砭时弊的文学作品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这批文人抒写内心苦痛的窗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89b80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