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读《唐诗几男子》有感 标题的诗句原本是出自李白的《赠孟浩然》,李白把孟浩然狂赞了一通后总结了这么一句。我想,把这句诗用在后人对唐诗的景仰上倒也合适。那巍峨巅峰怎么能够仰望?只能在此低头拜敬。 “唐代诗坛有一股空前的大丈夫之风,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连私情都是干爽的,连隐语都是靓丽的。这种气象,在唐之后再也没有完整出现过,因此又是绝后的。” 这样的空前绝后是再也不会有了,我相信,那是时代、历史与人的一次完美邂逅。 与其邂逅的人太多太多了,只能找出其中最为杰出的,最影响深远的来瞻仰其风采一二。余秋雨用大幅笔墨描绘了李杜之交,顺带提到王维、高适、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哪一个都是极具分量的。 其中,李白我是极喜爱的。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贺知章赞他为“谪仙人”,杜甫赞他的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光从旁人对他的评价就让我感受到,李白该是一个多么浩荡坦然,洒脱自由的诗人。 是的,诗人,李白是完全的诗人心性。 李白是天真的。这种天真成就了他作为诗人无可比拟的才气与成就,也正是这种天真,他一生都不可能仕途顺畅。为官执政是绝对不适合诗人的职业。若一个诗人擅长官场游戏勾心斗角,我认为他不会是一个真正的诗人,或者他不会是一个流传千古的诗人。 正如余秋雨提及的乾隆。他既是生为皇帝,就不可能保有诗人的心。 还有一个,与李白并称唐诗双绝的诗人——杜甫。 其实,我一直是不怎么喜爱杜甫的。如果说我喜爱李白,就是爱他的磅礴仙气、纵心任情,全然的天真,他是盛唐的风光。那么杜甫可以说是与他完全相反吧?我读到的杜甫的诗作,多是忧国忧民的,诗句中有着深深的悲悯和苦涩,再浑然一气,也不复胜景,透着离乱后的萧索。不似李白的纵性,不似孟浩然的恬淡,不似王维的安静„„ 我不喜爱他的原因,大概是我无法从他的诗中感受到诗歌的欢愉,那种人本天然的歌唱。我以为诗歌是一种极天然的表达方式,诗经就是那样唱出来的,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歌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而杜甫,“他为苍天大地投注了极大的关爱和同情”。 我的确是不喜爱他的诗,因为那是不可以笑着歌唱的。然而,他的诗我是欣赏的,是可以亲近的。杜甫自有他浩大洒脱的诗句,也有他作为诗人的天真心性。然而那个注定的时代又使他无法真正洒脱天真起来。他注定是心系苍生,肩负忧虑无法释怀的。所以他的诗比起李白的更为入世,更包含平民凡人的情。 他是没法和李白比的,因为无法比较,也没有必要比较。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处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是因为他在盛唐,杜甫之所以为杜甫是因为他在晚唐,他处在那个没落战乱的年代,这种环境造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杜甫。 “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竟是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丰美,这就是杜甫。” 李白是应当仰望,可以崇拜的诗仙;杜甫则是能够俯身倾听,促膝而谈的诗圣。 李杜是唐代诗坛的双峰,分别代表了盛唐至晚唐两个时代。不过,这只是后人的评价吧,真正的最好还是在每个人的心里,各有标准。喜欢一位诗人,不在于他在诗坛地位如何,而在于我读到了、我感受到了,他那一句最让我心动的诗句。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最喜欢的诗人、最喜欢的作家、最喜欢的歌„„我从来无法挑选出那个“最”来,我喜欢,我全都喜欢,因为他们全都很可爱。 唐代另一位我很喜爱的诗人,李白的崇拜对象——孟浩然。同样是仕途不顺,倒没有那样大起大落,实在得不到赏识便归隐写诗去了,偶尔在诗里发发牢骚,实在很可爱。喜欢他,喜欢那些恬淡语句。据说最后去世时是“食鲜疾动”而死,刚病好的孟浩然与老友相聚”(王昌龄、王维、李白),忘了医师劝诫,见到鲜鱼食指大动。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写到这一段,我又特意去调查了杜甫的死,据说也是与吃有关。杜甫到了晚年是更加贫病交加。有个知道他诗名的县令给他送了食物,好多天没吃饭的杜甫吃的太多,结果腹胀而死。很多书上却都故意避讳这一说法,怕是辱了圣人的名声。其实,杜甫的这种死法怎会让人看低?比起那些荣华富贵尸位素餐的人,他不知道要高尚多少!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可毕竟,饱经忧患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想想,那可是杜甫啊!竟然是沦落到好几天没有饭吃。 还有一个男子,“他不仅不太愿意观赏山水,连历史也不想观赏了。而只愿意观赏自己的内心。”——李商隐。 唐诗中,李杜双峰横绝,其余人峰峦叠嶂,各有所长。边塞诗要推岑参,山水田园当属“王孟”,宫怨诗是王昌龄的绮丽„„然而要论情诗,李商隐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那么亮丽,星河般灿烂。义山的诗妩媚、华美又包含壮阔的哀伤。他的诗我多是在小说中读到,是作者会偏爱的那种浪漫美丽。那句被人用烂了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打动了我。 义山生在晚唐,错过了那个最为繁华的时代。又终身潦倒不得志,可是他的诗句是绮丽浓艳的,清朗得如同初霁后的晨风。没有丝毫末世的悲凉和自哀,所以我是钦佩他的,大概这也是一种“不以物伤性”吧。就好像莫扎特的音乐,虽然境遇荒凉音乐却始终圣洁。不会被自身小情小爱束缚住的人才能放开手脚,才能使意境同心性一样高远。 读唐诗,如同在读那几男子的人生,那段难忘的,让人动容的故事。那些“超越一切时宜的诗句”,千百年后我们还在歌颂着。所以,只愿身为中国人。那些人,那些情,那些诗,历尽千帆后依然深深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也将永远流淌着,源源不断。我们能赞颂、能贴近、喜爱,却永远无法超越。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46c7086c85ec3a87c2c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