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承鱼通文化,强化幼儿教育 作者:张萍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9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应用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的又一主题,也是扩充幼儿教育资源、丰富学习体验、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对姑咱镇的鱼通文化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论述了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强化意義,并提出了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措施,为进一步实现幼儿教育的本土化、多样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鱼通文化 幼儿教育 课程资源 一、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意义 1.鱼通文化拓展幼儿学习资源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给了幼儿教育课程开设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幼儿教育结合乡土文化和本地发展特色开展相应的校本课程。康定市姑咱镇位于青藏高原最东部的大渡河谷,这是一个具有浓厚乡土特色和民族风味的地区。这里生活着一支特别的少数民族,被成为鱼通人,虽被定义为藏族,却呈现浓郁的藏羌特色。因为鱼通既是族群的名称,也是地名,因此姑咱又名鱼通,所形成的地区文化叫鱼通文化。长期流传下来的独有的藏羌民族文化遗产绚丽而珍贵,这些作为家乡的本土资源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一改传统教育中幼儿对学习的刻板认知,而是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通过整理,系统地搬移至课堂教学中来了。因此,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拓展了幼儿的学习资源,丰富了幼儿的视野和体验,让幼儿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系统认识和学习鱼通文化。 2.鱼通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从心理学上看,凡是有独特象征意义的文化,往往更能够给人以归属感,尤其是在当某种文化被推崇和发扬后,作为文化所属地域的人们,往往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归属意愿,随之形成自豪感,这种情感往往能够给人以更多的热爱和热忱。对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开发鱼通文化并合理设置相应的课程,则会激发对家乡更加强烈的热爱之情。所以,以鱼通文化为载体的幼儿课程,能让幼儿体验到家乡文化的独特性、体验到鱼通文化的厚重底蕴,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实际上,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家乡文化,也就是鱼通文化的教育,实则是使幼儿产生最原始的对家乡的依恋,即便是当幼儿在成人后远离家乡,也会对家乡文化产生浓浓爱意和对家乡的一片热忱。 二、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1.传承语言文化,感知语言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e23f3281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