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大自然的语言》(预习素材) 1.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2.写作背景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 踪。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4.知识链接 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5.知识结构 6.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bb4d04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