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集与并集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13(1)集合的并集·交集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月 日 备课时间 9月 3 日 1. 理解集合的并集,交集的概念,特别是对概念中的“或”“且”的理解; 2. 注重用数轴和Venn图等方法解决集合的运算问题. 教学重点 集合运算中的并集,交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轴和Venn图等方法解决集合的运算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调整: 一.复习提问:1.子集的概念;2.真子集的概念; (2-3分钟) 3.空集的概念;4.子集的相关结论. 二.自学探究:预习课本8-9(8分钟) 课本11页练习1.2.3 三.指导点拨: 1.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和B,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用Venn图表示如下: 集体研讨 例如:{1,2,3,6}∪{1,2,5,10}=____________. 例如:设A={x|-1<x<2},B={x|1<x<3},则A∪B=__________. 2.由所有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用Venn图表示如下: 例如:{1,2,3,6}∩{1,2,5,10}=________. 例如:设A={x|x>-2},B={x|x<3},则A∩B=__________ 结论:(1)A∩A=A,A∩∅=∅,A∩B=B∩A; (2)A∪∅=A,A∪B=B∪A; (3)A∩B⊆(A∪B); (4)A⊆B⇔A∩B=A,A⊆B⇔A∪B=B. 四.典例精析 1.并交集运算:(学生板演) 例1. (1)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_______ (2)若集合A={x|x>-1},B={x|-2<2}.则A∪B=________
例2.(1) 已知集合A={-1,0,1},B={x|-1≤x<1},则A∩B =_______
(2) 若集合A={x|-1≤x≤2},B={x|0≤x≤4},则A∩B =_______
2. 并交集的性质及应用
例3.已知集合A={x|-3<x≤4},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条件“A∪B=A”换为“A∩B=A” 求k的取值范围
备选习题:
2
1. 已知A={2,5},B={x|x+px+q=0},A∪B=A,A∩B={5},求p、q的值.
2,
2. 设集合A={x2x-1,-4},B={x-5,1-x,9},若A∩B={9},求A∪B. 3.已知集合A={x|x-2x-3≤0,x∈R},B={x|x-2mx+m-4≤0,x∈R}. 若A∩B=[1,3],求实数m的值;
4.集合A={1,2,3,4},BA,且1(AB),但4(AB),则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B的个数是( )
A. 1 B. 2 C. 4 D. 8
2
5.若集合A={x|x-2x-8<0},B={x|x-m<0}.若A∩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2
2
课堂小结:求集合的并、交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
“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作业布置:《跟踪检测卷》(4)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a5095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