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观评课记录观课报告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其动人的故事情节激发着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在感受童话带来快乐的同时能更深入理解童话及其蕴涵的道理,这是童话教学的难题。季老师本节课沿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大方向,课程安排条理清晰,结构严整,优点如下: 一、抓住主问题,层层深入。 问题是思维的逻辑起点,而问题链就是按照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心理结构的要求,来精心设计的问题群。它需要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维清晰、具有较大容量以及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问题链的设计关注问题之间的坡度、关联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知识、理解内容。张老师老师围绕课后题“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巨人发生了什么变化”“巨人因为什么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层层深入,纵向递进,有效地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二、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词品读。 在教学时,张老师让朗读成为学生阅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巨人的语言,读的方法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文本里有许多想象的空间,通过让学生想象巨人发火时的表情、动作、心理等引导学生从“生气、训斥、叱责”的意思中感受巨人这三次发火是一浪高过一浪,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加深理解。整堂课下来,张老师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巨人的自私、冷酷、不愿与孩子们分享花园,导致了春天的远去,最后通过巨人的醒悟来揭示: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在训练中增强感悟。 张老师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孩子们见到美丽花园时的反应,巨人训斥孩子时的凶恶态度,训斥孩子后花园的荒凉,拆除围墙后花园的和谐。老师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反复的朗读、品味、互相启发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整个过程,把情感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想象研读,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宽容,不要太自私的熏陶与感染。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巨人第生气时的语言处理上停留在表面,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巨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对教材的处理不够深入。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439c2b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