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志敏老师商榷 剑阁县汉阳小学 周林和 张志敏老师,是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国家督学,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特级校长。他在《从知识走向智慧——授“鱼”与授“渔”之联想》讲座中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由知识走向智慧。”在“学习方式转变的思考”中,说:“除了机械训练还有什么-------阅读。” 我想就这两个结论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张志敏老师讨教。 问题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由知识走向“智慧”还是“能力”? “智慧”和“能力”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智慧是一个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运行程序优良以及产生的功耗比较大的描述。结构越合理,内耗越小,功效越大,系统的智慧越高。反之越低。 智慧并不局限用于人类。任何物体组成的体系都有智慧,只是高低不同。比如:沃尔马的零售系统相对于和它数量一样的零散的杂货铺来说是一个较高的智慧的系统。因为沃尔马有一个各子系统密切互动的高效的组织结构和合理的产供销流程。人的智慧的高低,其本质也是取决于其脑神经细胞的组织结构合理与否、思维方式(精神场的波动属性)优良与否和由精神场引导的行为结果功耗比大小。人的智慧是内精神场与外精神场相互作用,内精神场优良性波浪式上升的结果。在外精神场以及时空的共同作用下,人智慧的高低可以改变。 因为“智慧”之所以为“智慧”并不是“小聪明”,也不是一般所说的“明智”,它指示着宇宙自然之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所以柏拉图才会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 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哲学家原本或应该是最谦虚的人,他们知道人至多只能爱智慧而不可能占有智慧,因为人生有限而智慧是无限的,而且这种理想的境界甚至不可能依靠人类的无限延续来实现。 人们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 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与活动有关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有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人的体力,知识,以及人是否暴躁,活泼等,虽然对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因此,不能称之为能力。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有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 能力与大脑的机能有关,它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身能量。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起质的变化的能力称为才能。才能的高度发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称为天才。 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方式要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 如何把握教学的转向? 问题二: 张志敏老师在学习方式转变的思考中,说:除了机械训练还有什么-------阅读。我认为应该是:除了机械训练还有什么------活动。大家以为如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f1150e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