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要求与教案不同,除了教师自己用,还要给别人(领导、所谓砖家等)看,所以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学情状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依据)、重难点(设定依据),教学过程,是重点,要说明更个环节的内容,各环节制定的原则,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等,最后是课堂小节和作业。总之教学设计要写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而教案,是教师自己上课用的,主要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作业、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其更加充分地体现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智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一、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记得原来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学生是天真无瑕的,好比一张白纸,老师的教育就是要在这张纸上画最美的图画。然而,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在进学校前就不是一张白纸,都有各种各样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学生一生下来就生活在数学的氛围之中,因为生活他们了解了数学,接触了数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数学现实。 备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能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更适合学生的学。分析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可以先分析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需要帮助学生再回忆一下,哪些需要重点补习一下。 (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不仅需要学生对除法商不变性质有清楚的、牢固的掌握,还要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除法的计算法则。因此,在课前就要进行复习,并要让学生达到熟练程度。在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分析学生现有能力等方面的基础,如要考虑到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考,设计教学过程,并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及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二、分析学生学习的困难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而教学难点则是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有困难的地方,有的不一定是重点知识,但是可能会影响到重点知识的掌握。备学生就要分析学生中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地方学生难以理解、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 (比如:“年月日”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生活常识性的知识,教学的重点是:大月、小月的认识,平年、闰年的认识及闰年出现的规律。教学难点是:闰年的来历及判断的方法。而闰年的来历只要求学生了解,闰年出现的规律则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每四年一闰,当公历年份是4的整倍数的那一年是闰年。对这部分知识,重点知识不难,难点知识却只是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但是, 1 学生已经养成了要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怎样让学生能清楚地知晓闰年的形成,在分析了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后,就有利于教师去设计教学环节了。) 三、分析学生学习的爱好 教学过程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导致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个人经历与经验相联系,分析学生的喜好、爱好等情况。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有兴趣,这是数学教师的天职。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设计教学,努力保持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只有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赋予教学以真正的意义。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安排教学。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为设计线索,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的形式、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喜欢游戏、讲故事等学习活动的方式;而高年级的学生逐渐对新颖的学习内容、新的解题方法感兴趣,喜欢关注自己生活中、学习中的事物,有一定的思考性与挑战性。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在学习加法时,就是通过“秋游”活动来展开的,或是通过看图用故事演绎的途径来实现的:学生参加秋游活动来到动物园,有各种动物如老虎、猴子、天鹅、长颈鹿等等,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数数,大虎小虎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加法。怎么算呢?我先数大虎1、2,再接着数小虎3、4、5、6,一共有6只;我先数小虎再接着数大虎;我想数的分与合„„。接着同学们乘游艺车玩,生活中的故事又成了小朋友的学习材料:车上原来有3个小朋友,小胖上车后,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呢?加法的又一个含意——添加,在学生亲身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对于加法的练习,则安排在绿地上展开,游玩中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数学。) (又如五年级同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内容时,一开始教师通过良好的谈话氛围与学生谈论起年龄的问题: 教师: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都11岁了,那你们知道我几岁吗? 学生猜:25岁,30岁„„ 教师:老师今年28岁。 教师:明年呢?后年呢?你们和我分别是几岁呢?老师的年龄和小朋友的年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无论明年、后年还是10年以后,老师始终比我们大17岁。 教师:谁能举些例子来说明? 学生:我们20岁的时候,老师20+17=37岁。 我们40岁的时候,老师40+17=57岁。 教师:哦,到那时候老师就很老啦。(集体笑) 教师:根据这样的关系,谁有简单明了的方法来表示老师的年龄? „„ 2 教师:如果用字母a表示你们的年龄,用它加上17就是老师的年龄,写作(a+17)岁,这样既方便又好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揭示课题)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使原本枯燥的概念内容变得富有生机,从而适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能较快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节课,教师若能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去设计,定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案例来,就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42edd328ea81c758f578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