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学 (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 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 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 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 作物定义:广义的作物定义指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也就是栽培植物。狭义的作物定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等。 作物生产的特点:(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 两高一优, 低耗。途径:建设高产农田, 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种子:在植物学上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在作物生产上,可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种直制度;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作物布局;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单位(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个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相对一致性在特征特性上不同与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 单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 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的比值。(生物学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的种植方式。 混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混种。 套作: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连作:与轮作相反,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的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连年种植的称为复种连作。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温光反应: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土地面积的比值勤。 蒸腾系数:是指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同时的不断的供应和调节作物生产发育所需的碎粉,养分、空气和热量等生态因子的能力 土壤质地:土壤中粒级土粒配分比列 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务消耗的水分克数 需水临界期:作物对缺水特别敏感的 时期。这个时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大 营养临界期:需要量不多,但是很迫切的时期(幼苗p生长繁殖n) 田间持水量:当土壤中所含水分已达饱和,水分向下运动已基本停止,此时土壤所保持的水分叫田间持水量,一般作为土壤有效水分的最高限度。 轮作的意义: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病虫危害; 清除土壤有毒物质;减少田间杂草 ; 连作的危害:1.生物因素 土壤生物学方面造成的作物连作障碍主要是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某些专一性病虫害蔓延加剧以及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等。化学原因 指连作造成土壤化学性质发生改变而对作物生长不利,主要是营养物质的偏耗和有毒物质的积累。3.物理因素 某些作物连作或复种连作,会导致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不利于同种作物的继续生长。如南方在长期推行双季连作稻的情况下,因为土壤淹水时间长,加上年年水耕,土壤大孔隙显著减少,容重增加,通气不良,土壤次生潜育化明显,严重影响了连作稻的正常生长。 复种的意义:答: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2、有利于缓和各类作物争地矛盾,促进全面增产。3、有利于稳产抗灾。 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途径。途径:1、作物组合与品种搭配技术,2、采用育苗移栽技术,3、运用套作技术,4、促早播早发和早熟技术。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1)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我国种植区分布: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桑、柑橘区;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生育时期:稻、麦类 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 |玉米 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 抽穗期、吐丝期、成熟期 |棉花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油菜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 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单位面积的穗数(株数*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量、粒重;棉花:单位面积的总铃数(株数*有效铃数)、平均单铃重;麻类: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单株鲜茎或者鲜皮重量、出麻率;油菜:单位面积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 育种的主要方法有:(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 系统育种:采用单株选择法、优中选优,连续选优。时间短,见效快,品种不断提高,但不能创新。 杂交育种是通过遗传性不同的生物体(亲本)进行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后代加以培育选择,创造新品种的方法。优势: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交第一代,其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都比双亲优越 作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使用无病繁殖材料、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强栽培管理、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我国种植制度主要类型的特点:按作物的构成分类,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主的,以多年生植物为主的种植制度。 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分类,分为干旱地区种植制度,半湿润地区或无湿润区,无灌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 按农田的利用程度分,分为撂荒制度,休闲制度,连年制度和多熟制度 1)人多耕地少,土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高达156%。是世界上复种面积最多的国家。2)作物组成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多年生牧草在耕地上所占比列低。3)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单做与间套做轮作与连做均有分布,连做换茬比较灵活。 作物布局的原则:答:作物布局的原则是1、生态适应性是基础,2、社会需求是目的,3、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是重要条件,4、经济效益是要本动力,5、用养结合、综合平衡,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3.选择适应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作物配置的确定。 复种对增产的作用:是增加了作物有效播种面积 2 是缓种了作物之间争地的矛盾 3.有利于稳产,即复种有利于前后茬产量互补,增加农产品刚给的稳定性 间套做的增产的原理:1.充分利用增长季节(关键) 2.充分利用光能 3.改善通风条件 4.充分利用土壤条件 5.增加群体抗灾,抗逆性 6.边行优势 重要作物的起源地: 1.中国-日本 黍(shu)、粟(su)、高粱、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苎麻、大麻、苘麻、紫云英、李、梅、梨等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爪哇稻、芋 3.澳大利亚:烟草 4.印度斯坦:稻、甘蔗、绿豆、豇豆、热带果树 5.中亚细亚:小麦、豌豆 6.近东: 栽培小麦、黑麦 7.地中海(次生):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 8.非洲: 高粱,棉,稻 9.欧洲-西伯利亚:甜菜,苜宿,三叶草 10.南美洲: 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棉,苋菜 11.中美洲-墨西哥:甘薯、玉米、陆地棉 12.北美洲: 向日葵、羽扇豆 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 微量元素:铜铁锰钼锌硼氯 作物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或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主要分为食用品质;口感,食味;营养品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工艺品质;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加工品质。影响加工产品质量和加工过程的原材料特性。 土壤质地:砂土:蓄水保肥性差,昼夜温差大,但通透性和耕性好。粘土: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土温较稳定,但通水透气性差,耕作较困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 少耕和免耕的特点:①由于不耕翻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②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③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的土壤有机质增加。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不利于它的矿化。另一方面,耕层下土壤有机质有减少的趋势。 移栽特点:①育苗移栽可以缓和季节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延长作物生长期,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各季作物平衡增产。 ②苗床面积小,有利于精细管理,培育壮苗; ③能实行集约型经营。节省许多肥料,种子; ④育苗可按计划规格移栽,保证单位面积上合理密度和苗全苗壮。 ⑤育苗移栽的根系受到损伤而入土较浅,不利于吸收土壤深层养分,抗倒伏能力较弱,而移栽费工较多。 植物检疫的意义:定义:通过疫情调查分析,有预见地制定一定的法规和必要的技术措施,防止农作物危险性病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 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一)、作物的产量潜力,通过人为措施克服某个或几个限制作物产量因子,提高作物产量。(二)、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1、提高光能利用率目前高产田的年光能利用率只有1%——2%之间,中要提高光能利用率就能提高作物产量。2、提高光利用效率(1)选用高光合效率的品种。(2)提高栽培技术增加光合面积,如合理密植、改变株型。(3)延长光合时间,如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生育期等。(三)、降低作物消耗。(四)、提高经济系数。 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方向: 答:一、沿海经济发达区该地区农业工人结构调整方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大市场和资源发挥区位、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创建资金、技术和劳动集约型的高效农业生态系统。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二、中部粮棉油主产区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一是在稳定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家级大宗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是立足粮食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建成全国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粮食转化增值和农民增收。三是立足粮食和畜产品优势,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大城市郊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是面向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以服务城市为中心,向高效、优质、安全、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农业方向,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型化农业。四、西部生态脆弱区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应是依据当地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实提高牧区畜牧业发展水平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与增加牧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4baef2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