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干姜汤组成,功效,临床运用医案,栀子干姜汤禁忌道医网 【原文】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80) 【组成】 栀子9g 干姜6g 【煎服方法】 水浸20分钟,煎20分钟,约400ml,分两次服。 【主治】 伤寒误下后,身热心烦,大便溏泻者。 【加减】 表热明显者,加豆豉。 【禁忌】 无上热下寒证象者,忌之。 【类方】 1.栀子豉汤:同可清热除烦。不同者,栀子干姜汤清热除烦外,复有温中祛寒作用。 2.甘草泻心汤:同可清上热,温下寒。不同者,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除调理寒热外,复有补中健脾之用。 【临床运用】 1.治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胄。(《伤寒论译释·杨氏家藏方》) 2.食管狭窄。(《伤寒论今释》) 【浅议】 此方寒热并用,上清胸膈之热,下温胃肠之寒,临床运用以身热,口苦,咽干,心烦,大便稀溏为目标。 本证病机为表热未解而大下之,中阳被伤,或素日脾胃虚寒复感冒发热。临床可见服用凉药,心烦减轻而便溏加重;服用热药,便溏见轻而心烦加重,具有喜冷而又不敢食之矛盾现象。方中栀子苦寒,清胸中之热以治心烦,干姜辛温,温脾胃之阳以治便溏,寒温并用,各司其职而功成。 条文之“身热不去”,因发生于太阳病误下之后,余认为当属表热。既属表热何不宣散?李翰卿先生认为表热虽存,然甚轻微,应先顾里,若表证明显,则宜加用豆豉,此说是也。 【栀子干姜汤医案】 噎塞(食管憩室) 卢某,女,55岁。胸憋,嗳逆,吞咽噎塞由偶作至频发,由轻微至明显,业已3月。作X光造影,显示食管憩室2处,钡剂充盈1厘米左右,建议手术治疗。彼不愿手术,求诊于余。询知胸部发热,口苦口干,胃纳可,吞咽时胸部有压迫、窒塞感,甚则汗出心烦。心下沉重,烧灼,时恶心。大便溏而不畅,一两日一行。食水果、油腻即肠鸣泄泻。神疲乏力,上午尤甚。舌尖红,苔薄白。诊得脉沉滑,腹软无压痛。 中医无食管憩室一说,从脉证观之,此脾胃虚弱,上热下寒证也。热郁胸膈,是以口苦心烦,寒邪留中,故尔肠鸣泄泻。中虚而上热下寒,为黄连汤、半夏泻心汤之证,然黄连汤以腹痛欲呕为标的,半夏泻心汤以心下痞作靶眼,本案胸中窒塞,心烦下利,显宜栀子干姜汤。拟: 栀子10g 干姜10g 炙甘草10g 五剂 二诊:噎塞明显减轻,仍口苦便溏,舌脉如前,守方续服。 三诊:上方已服30剂,噎塞偶见,大便成形,时恶心,原方加半夏15g。之后,烦热加豆豉,恶心加半夏,神疲加党参。噎膈、灼心、便溏遂依次消失。治疗3月余,共服60剂,复作X光线检査,病灶处微有钡影,憩室几至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514101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