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财政决算是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总结性的书面文件,是一年来经济发展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最终体现,是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财政部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决算报表体系,但决算编审工作还存在人员素质不高,软件不兼容,审核、监督乏力,忽视数据分析等问题,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决算编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财政决算的编审流程、报表体系构成及相互关系 我国现行财政决算分为两套: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 (一)财政总决算。财政总决算由基层乡(镇)财政机关开始编制,逐级汇总。县(市)财政决算分为乡(镇)级和县(市)两部分,两部分数字汇总后,即编制成县(市)财政总决算。财政总决算编成后,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盖章后报上级财政机关,逐级上报到财政部;财政部再连同中央级总决算一并汇编成国家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一套完整的财政总决算报表体系包括三部分:录入表、决算表、分析表,具有反映范围广、编制内容细、结构设置科学等特点。不仅反映了各项财政性资金的收入、支出、平衡情况,在补充资料部分,还包括了人员、机构等基本数字和重要的经济指标,为深入分析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来源。 (二)部门决算。部门决算由行政事业单位及有关中央管理企业编制,报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逐级上报到财政部。部门决算表格体系由主表、附表、补充资料表组成,主要反映各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年度经费支出预算的情况、各项定员定额和事业成果的执行情况、以及单位资金活动情况和结果。 (三)两套决算的关系。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作为财政决算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不可替代。1、两套决算的联系。(1)数据之间存在一定钩稽关系。比如部门决算反映的财政拨款金额应小于等于总决算的支出金额,由于部分财政代列资金的存在,这两个金额不一定相等。总决算的支出金额剔除财政代列资金部分后应等于部门决算财政收入合计。(2)总决算部分数据资料依赖于部门决算汇总。比如总决算中的基本数字表反映年末机构和人数情况,由辖区内的部门决算汇总生成。2、两套决算的区别。(1)编审程序不同。总决算由基层财政部门编制,同级人民政府通过后,报上级财政部门汇审;部门决算由预算单位编制,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再集中报上级财政部门汇审。(2)反映资金范围不同。总决算反映本地区的财政资金总体收支情况;部门决算反映一个预算单位的收支情况,不仅包括财政性资金还包括自有资金的收支情况。比如部分事业单位有经营性收入,这部分资金也在部门决算反映。(3)反映资金去向的详细程度不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2008年财政总决算删除了支出经济分类明细表,仅反映支出功能分类明细,比如可以查询到一般公共服务下人大事务支出多少,财政事务支出多少。而部门决算的支出决算明细表横向反映支出功能分类,纵向反映支出经济分类,可以细化到工资福利支出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办公费、印刷费等项目。 二、决算编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财政决算体系是财政部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后建立起来的。财政决算由原来的手工填制报表,人工汇总计算到利用计算机Excel表格功能计算、审核到现在决算软件的应用,日趋完善,决算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加快。但是决算编审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是思想上不重视。基层预算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普遍存在“重预算,轻决算”的思想,由于决算工作一般处于农历的年终岁末,各单位其他事务也比较繁忙,个别预算单位会计身兼数职,不能及时填报;会计人员也认为决算就是简单的填写报表,只要报表做平,公式审核通过就行,对决算报表的填报不重视。其次是业务上不精通。一方面是政策上,近期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后,会计人员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从容应对。比如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的科目导致填写报表出错;不熟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账务处理变化,影响报表的真实性等等。另一方面是技术上,仍有一部分老会计对电脑操作不熟练,决算软件的安装和使用都感到困难,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手工填写报表,让其他非会计人员录入到软件中,再加上思想不重视,审核把关不严,必然导致决算数据不准确。 (二)软件系统不兼容,影响工作效率。一是财务软件与决算软件不兼容。目前,基层财政部门主要使用由省财政厅开发的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记账。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也实现了会计电算化,采用商业财务软件记账。但由于财务软件与决算软件不兼容,重复性的录入工作较多,影响工作效率。由于使用不同的软件,账务数据到决算数据在“搬家”过程中出现不一致也成了可能。二是总决算软件和部门决算软件不兼容。目前,总决算编审我们使用由财政部监制、黑龙江大正电子开发的预算执行信息系统2.0,而部门决算使用北京久其软件公司研发的部门决算报表软件。两套决算存在一定的钩稽关系,部分数据需要相互核对,分析差异原因,但由于软件不兼容,通常需要由精通决算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再想办法制作模板核对,或者进行人工核对,基层财政部门在进行两套决算数据核对时工作效率较低。 (三)对决算审核、监督乏力,决算数据失真。一是审核乏力。现行的部门决算软件内设审核公式分三种,基本平衡公式、逻辑性审核公式、核实性审核公式。通过审核公式能够避免一些数据错误,但有的审核报错提示是不需要调整的,比如核实性公式的错误提示只是为了提醒制表人员,要分析情况是否合理,不需要调整时用文字说明原因即可,但是基层会计为了报表“美观”,不愿意写说明,对数据随意调整。财政部门汇审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到基层单位核实,发现不了类似错误。有的财政部门在评选优秀决算单位时也通常以错误提示信息的多少来作为评比条件之一,也是导致决算数据失真的原因。二是事后监督乏力。有的单位不按照财务软件中的真实数据编制决算,有“凑数”现象,搞数字游戏,造成决算数据失真,而财政、纪检、审计部门的事后监督不到位,无法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合法、完整性。 (四)忽视决算数据的分析利用。目前的决算软件数据提供了数据分析功能,可以生成多种数据分析表。但是许多会计人员不注重数据的分析,仅仅满足于报账,或者不能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的分析方法,分析的深度、广度不够,浮在表面,无法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丰富的决算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决策。 三、解决决算编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一是注重会计人员职业道理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只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教育,具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会计人员才会从思想上重视决算工作,树立诚信观念,客观公正地填制报表;才能保证决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注重业务技能的培训。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财政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会计有的刚参加工作跟着老会计学习,或者看以前会计凭证“看葫芦画瓢”;有的即使是会计专业,但在学校或后续的职称考试中也偏重于企业会计知识的学习,对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会计了解不深入。近年来,财政体制、国库制度、非税收入征缴等改革不断深化,出现的新政策、新问题更是让这些会计人员感到茫然,财政部门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二)实现软件兼容与联网,财务数据信息共享的建议。方案一:由国家统一开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软件、总预算会计软件和决算系统软件,实现软件的兼容并实现财政与预算单位联网。财政决算报表系统中大部分的数据都是财务数据,如果统一开发的软件能实现兼容,那么我们的年终决算报表的财务数据可以自动生成,工作效率将极大提高。现在“金财工程”的推广各级财政部门已基本实现联网,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公务卡应用等各项工作的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bfbd0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