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3-01-15 20:48: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技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财政部、审计署对国家重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也日益关注。20068月,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印发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各地方、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办法规范和加强对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作者针对近年来审计署审计结果公报和对科研单位专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科技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预算的完整性、真实性、科学性存在较大不足。一些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充分,临时上项目的情形时有发生;一些项目对外协单位的工作内容、工作量、预算标准在项目任务设计书中不能确定,执行效果好坏无据可查;一些项目审查论证的独立性不够,一些专家承担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角色,项目审查流于形式。一些项目通过虚计工作量、增加项目人数等方式套取项目经费;一些项目计提管理费后仍申报属于单位基本支出的内容,对预算执行的效果带来直接影响。

2、项目预算执行缓慢,项目资金沉淀、资金相互拆借问题较为普遍。表现在结余资金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低。从近几年来的审计结果看,一些项目的预算执行和工作任务完成进度截至年末执行不到30%,一些项目是当年用上年预算结余的额度,当年的资金额度结转次年,致使这种状况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资金垫付情况严重。多数项目是跨年度项目,受地理气候的原因,项目人员必须在每年的34月份出野外或开始工作,如无结余经费,不得不在预算不到位的情况下先做工作,造成了事业经费的大量垫支,对项目单位的预算执行和正常运转都带来不利影响。

3、人员经费挤占项目经费。近年来,一些单位为缩小与行业、地区间的工资水平差距,吸引高科技人才,相继实行了内部工资制度改革,如绩效工资、岗位工资、野外津贴补助、项目奖励等,这些改革政策致使单位的工资总额远远超过了国家核定科研单位的工资水平,项目单位不得不挤占项目经费以缓解人员经费缺口。

4、单位日常公用支出、横向课题内容挤占专项经费。首先,不按费用开支的因果关系确定项目实际成本。如列支与项目无关的会议费、交通费、物业管理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社保支出、水电费、取暖费、房屋租赁费、外事费用、个人专著印刷及出版费用,甚至分摊离退休费用等。其次,一些项目负责人往往承担着几个、甚至十几个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报销经费时不是按照项目预算规定的用途,而是先列支国家专项,人为形成横向课题结余后再分配和提取项目结余奖励。第三,项目资金层层分解,或层层转拨,或与关系单位互相做外协经费,将财政专项资金转为预算外经费使用,为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创造条件。 5设备购置等资本性支出内容挤占项目经费。一是不按照项目预算随意安排和购置应由基本支出或其他项目支出承担的办公家具、计算机、投影仪、数码产品、各类软件费、打印机等一般设备;二是列支基本建设、装修工程等资本性支出内容;三是所购设备用途与任务设计书中项目工作内容不符。根据项目立项规定,项目支出中一般不得安排一般设备(如属特殊情况,应有充足的理由和依据),只安排与开展项目有关的专用设备,而专用设备也应本着经济性的原则根据项目预算的可行程度在短期租赁或购置二者之间权衡。

6、会计核算不合规,会计信息不准确。

1)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收据、非正式发票、连号发票核销项目经费;地税代开发票频繁,内容不清,开具理由不充分等。

2)项目支出总预算相对结余。有些项目的任务基本或全部完成,但项目经费支出存在较大程度结余;有些项目工作虽未完,但与经费预算明显不同步;有的已完项目经费预算长期不结算等,反映出项目管理、预算编制和财务控制上存在问题。

3会计信息反映不真实。差旅费核算内容覆盖办公费、招待费、材料费、劳务费、野外津贴等诸多内容;会议费中重复列支劳务费、差旅费、办公费等;劳务费中核算人员支出内容;材料费核算设备购置、办公费等等。此外,虚列项目经费支出挂账的问题伴随国库集中支付已有好转,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二、科技专项经费使用不好的主要原因

1、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下达晚,资金拨付环节多、时间长,直接影响了项目按期提交成果。一般财政下达的科技专项预算在第三季度才批复,实际资金拨付基本都在年末才完成。其次,拨付资金链条长,影响当年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使用,致使很多项目当年不能实施。

2基本经费预算中人员支出预算、公用经费预算和离退休经费预算不足,使得项目经费必须承担一定程度的单位基本支出。其次,随着地区性的公车改革、通讯费改革,后勤改革,差旅费改革,相应的支出额度缺乏配套的资金来源,而单位基本经费更是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单位机构运转所需的正常支出,不得通过项目经费分担的方式进行。

3课题负责人管理项目资金的权限过大,影响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一些项目人员随意使用项目资金,存在着一人申请项目,全家使用经费的奇怪现象,前述原始凭证不合规、开支依据不充分的情形均在此列。

4设备购置支出挤占项目经费。一是目前国家基本上不单独安排单位购置设备支出预算,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政策下的固定基金随着旧资产的核销同时核销,是个虚的资金概念,大多数单位缺乏相关的资金来源,一些事业单位虽有修购基金,但结余已经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而逐步耗尽。二是办公环境的改善和自动化管理促进了设备购置和更新规模,加大了单位基本经费不足的状况。三是设备更新过快,追求高规格和高标准,与合理、节约使用项目资金的管理要求并不相符。 5、项目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管理不协调。

1)单位内部的项目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和沟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单位财务管理脱节。各单位对项目资金多采用项目负责人分块管理制,项目组人员立足于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把项目经费花完,不考虑预算管理的控制和约束,财务部门对经费预算支出的监督管理滞后,项目预算执行失去预算管理的有效监督。

2)项目管理内部控制不到位。一些项目负责人同时兼任单位行政领导,致使单位内部控制无法履行;课题负责人多为科研领域的专家,但对国家财经纪律、税收政策、以及集中支付制度认识不够,使用经费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督。

3)合同管理流于形式。多数单位对协作经费采取合同管理制和拨付核销制,经费拨出后,与协作单位的关系仅体现在成果提交环节上。经费拨入单位对合同款的财务控制并不到位,有的项目经费甚至层层转拨,专项资金的安全使用将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规范科技专项经费管理的对策

1、加强单位各级领导的预算管理观念,适应现行预算管理方式的变革。提高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预见性、可执行性,才能保证项目预算执行合规、合理,才能有效地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更好地科技兴国的战略服务。

2、尽快出台对科研单位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促进单位各项事业走向规范化发展轨道。如提高基本经费标准,给足补足包括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缩小中央所属科研单位和同行业、同地区间的收入差异,给科研单位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空间。

3科研单位在实施内部管理改革过程中应考虑与预算法、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专项经费使用管理规定等保持一致。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相关改革经费未到位的情况下,单位内部的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应建立在自身有合法的资金来源、或足够积累、或工资总额、基本经费等总量不突破的前提进行,不可以将专项经费作为内部管理改革的资金渠道。

4、强化科研单位资产配置,通过评估或者主管部门调剂等方式优化国家专项和事业单位所需资产的配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已于2006年出台,要求科研单位应该建立起经济、有效、适度的国有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进而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和科学管理。

5实行项目负责人和单位法人共同负责课题经费的管理方式,改变目前单位法人和课题负责人单方负责课题经费的弊端,以便更好地监督课题经费随意使用和挤占课题经费的现状,最大程度上保证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益和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c649f09e314332396893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