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热词进课堂 作者:秦璐 来源:《学园》2014年第31期 【摘 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符号,有独特的构词风格和个性表达的特点,而现在的高中生想法新颖独特、思想开放多元、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的来自于网络而非传统媒体,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入网络热词,能够加强课堂开放性和生活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 【关键词】网络热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思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09-02 政治课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修养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主阵地,但受社会大环境和高考政策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足,在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网络流行语,可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也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更能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亲近感,网络热词的使用有利于改变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单调与乏味,提高教师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艺术,使某些“不明觉厉”的问题得以轻松化解,让“我和我的小伙伴”都能在笑声中缓解压力,开心地接受课堂内容。 新课程提倡“从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生活现象背后的道理。”其实面对枯燥的课堂教育,学生对国内外重大的时事和社会热点事件都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条件限制,没有机会和渠道更多地接触这些新闻,所以将时政类新闻及代表网络热点的流行语引入课堂正符合学生的需要,让高中政治课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 一 网络热词让理论更生活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民意表达的符号,显示着草根文化力量的逐渐增强,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尊重和保障,现今通过网络传播而引起关注的社会事件激增,而每一个热点事件几乎都会催生出一个或多个网络流行语,如“打酱油”“做俯卧撑”“躲猫猫”等,每个词语的背后都能引申出一段与政治理论相关的问题,而教师将这些网络热词引入课堂分析讲解时,学生能够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参与兴趣,关注的同时也表现出学生对于现实司法公正的不信任,教师可以客观评价中国司法公正的现状,既能看到监督体制的改革取得的成就,也能正视现存问题,而学生在分析联系问题的同时也轻松地完成了对知识的综合和延伸,网络热词和政治理论如此融会贯通,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特作用。 二 网络热词让课堂更快乐 在传统印象中,思想政治课总是枯燥无味,思想政治老师也总是相对严肃的,但灵活使用网络热词,能减轻意识形态教育的生硬,使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堂气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氛沉闷的状况。如同样是在讲述消费观和金钱观的问题,如果用网络热词“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我不是有钱人的后代!但是我要做有钱人的祖宗”,“钱乃一味良药,有明目张胆之功效”等引入课堂,一下子就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或者教师在评价学生错误观点时也可以通过“不点赞”这样的网络热词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在学生扰乱课堂时用网络热词不至于让学生太难堪,又可以让他们愿意接受,所以,网络热词不仅能够调节气氛,还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在欢乐的同时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任何说教批评都达不到的。 三 网络热词给学生更多启迪 中学生虽然在生理上迅速走向成熟,但在情感、道德方面还仍未达到成熟标准,有一定的可塑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就格外重要。 今年三月,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十几个国家集结力量展开国际大搜救的同时,漫天乱飞的流言引发重重猜疑,关心政治的学生也在热烈地讨论着“飞机去哪儿了”这件事情,但面对扑朔迷离的真相,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网络媒体都陷入了同样的尴尬与困扰,一时间,虚假信息漫天飞舞,加上有些人的恶意传播,问责国家之声不绝于耳,同样热血的青年学生也开始片面地追责。 这时教师就必须借助网络流行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告诉学生可以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带领学生分析此次事件引发的多种问题,如网络媒体虚假新闻的传播与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惩戒方式不严格,媒体“自发性”和“眼球效应”的出现体现了文化发展背后哪些道德素养的缺失,人们在追求自以为是的自由道路上应将自己摆在何种价值定位上才不会出现人性的“悖论”,在问责国家、媒体的同时是否能够看到国家在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飞机去哪儿了”这种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拷问着社会,也拷问着人心,在表达嘲讽之意的同时,也能折射学生网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及其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考察教师能否“hold住”学生的关键时刻,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以一种自然放松的心态面对教师,向教师展现真实的自己,讲出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真实态度和看法,更好地让教师指引学生走向正途。 作为正处在受教育阶段且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的学生来说,对事物的判别能力较差,当网络热词出现之后,加上学生自身的猎奇心理,可能会出现滥用的现象,甚至影响情感道德的发展。因此在网络热词进入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首先,不能为了教学的形式而胡乱运用网络热词。对于某些歪曲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网络热词,是绝对不能进入思想政治课堂的。其次,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目前有些地方学生生活条件有限,对于网络的使用仍很吃力,对于网络热点的了解也很少,教师要承认这一现实,在使用网络热词时注意讲解背景,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最后,还要整合各种教育手段,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图片、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视频突出网络热词的使用就抛弃了原有的黑板、粉笔,应保留那些实用性强的传统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效果巧用网络热词。 对于学生中流行的网络热词交流,教师更应站在宽容理解的角度来对待,在高中政治课中运用良性的网络热词,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宽容而理性地运用网络热词才能让高中政治课更加“给力”,更好地迎接时代的考验,变挑战为机遇,开辟思想政治课堂的新阵地。 〔责任编辑:林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c94445d15abe23482f4d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