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影消除 由于眼镜3D技术通过隔离设备为左右眼提供不同的图像,但各种不同的隔离技术都并不能完全的隔离左右眼图像,都会有少量图像信息从一只眼泄漏到另外一只眼。当然大多数成型的3D技术使左右眼互相渗透只占原图像很小的比重,因此并不干扰3D效果。但一旦两只眼睛的互相渗透值超过允许的范围,将出现鬼影,尤其是对于对比度高的图像。由于鬼影的非对称性,它将产生大量的视觉竞争。 不同的3D技术的渗透值差异较大,满足一下关系: 单机电子切换偏振>单机机械偏振>双机偏振>滤波技术>主动技术。 渗漏分为静态泄漏和动态泄漏。静态泄漏是指3D技术所使用的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渗漏,任何3D技术都有静态泄漏。动态泄漏是指3D技术采用的切换导致。 单机电子切换偏振的鬼影比较大,这跟液晶的特性有关,由于该技术利用了液晶的扭曲方向从90度到0度以及0度到90度的切换,而扭曲方向的切换并不是在瞬间完成,在从0度到90度之间,处于中间状态,此时输出的光既不是左旋偏振光也不是右旋偏振光,可被双眼看到;左眼看到右眼的图像,右眼看到左眼的图像,即为鬼影。 单机机械偏振,由于充分利用两幅图像之间的暗状态,可从左旋偏振光完全转换到右旋偏振光。而双机偏振由于属于静态偏振,因此不会产生中间转换状态。 由于有时鬼影影响较大,我们就需要特殊的补偿技术,称之为鬼影消除。基本原理为先预估交错渗透的大小,然后通过将各个眼镜的图像减去可能的从另一个眼镜图像渗漏过来的光进行补偿。由于鬼影来源于亮度的渗透,所以消除的原理也需要从亮度补偿上做文章。影响漏光量的三个要素:像素亮度值,投影对比度,偏振漏光性。像素亮度值越大,漏到对方眼镜中的亮度也越大,是线性比例关系;投影对比度越大,漏光也越明显;还有偏振片的特性,尤其是动态特性会对漏光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对于电子切换偏振技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动态漏光。一个点的漏光值为:像素值(对比度影响因子)偏振动态漏光特性 下面我们讨论以下渗漏估计/测量方法以及补偿方案: (1)渗漏估计/测量 采用互交测试图案进行渗漏估计,下面以测试左眼图像对右眼图像的渗漏;例: 图A 左眼图像 图B 右眼图像 图C 左眼对右眼渗透后的效果 左眼的图像上半部为完全白色,下半部为完全黑色。右眼图像上半部为完全黑 色,下半部从左到右为从纯白到纯黑的过度序列。经过投影以及3D设备后右眼看到图上上半部由于左眼图像上半部的漏光并不是纯黑,其灰度值应与右眼图像下半部的序列柱之一吻合,据此可以判断出漏光比例。 (2)渗漏补偿 假设其漏光比例为R(R<1),则相应的补偿方式为(以消除左眼图像对右眼图像的渗漏为例):将左图像的动态范围压缩到原来的1一R,并将图像的最低亮度调整到最大亮度的R倍。其计算公式为:Original Image×(1一Leak I.evel)+LeakLevel×Pure white。 通过计算公式Opposite Eye×Leak Level得到右眼图像的校正版本(动态范围缩减为原来的R倍)。左眼鬼影消除后的图像为: Ghost—busted Image=上述处理后的左眼图像减去校正后的右眼图像。 图D 鬼影消除实例 注:经过鬼影消除,图像的动态范围缩减量为漏光比例。同原文讨论,鬼影消除可以在后期处理阶段进行,意味着将针对该种技术发行特殊的电影母版与DCP,同时由于不同的偏振技术产生的“漏光”并不相同,因此可能需要不同的鬼影消除版本。因此无形中增加了电影发行的成本与周期。最佳的方式是播放时进行,这样便统一了发行母版,只需要将特殊的鬼影消除电路(Software或Firmware)集成在电影播放服务器上即可,并可以通过控制部分针对不同的偏振技术调整“漏光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edfa0390c69ec3d5bb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