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受合一传播模式在社交媒体上的体现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传受合一”传播模式在社交媒体上的体现 王西子 (上海理工大学 编辑出版学 1120020112) 摘要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研究“传受合一”传播模式,旨在简析“传受合一”传播模式在新兴社交媒体上的体现方式和发展要素。 关键词 传受关系 传授合一 传播模式 社交媒体 一、传受模式理论的发展 信息传受方式向来是传播学研究尤其是受众研究的重点之一,诸多学者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也有着大量成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播模式和思想。整体来说,信息传受方式的理论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传者本位——无视受众(以“魔弹论”为代表);第二阶段:传者中心——重视受众(以“联合御敌论”为代表);第三阶段:传者服务——受者中心(强调传受的平等和互动性);第四阶段:传者仆役——受者中心(以“使用和满足理论”为代表);第五阶段:传受一体(传受极限整合的最佳传播状态)。【1】而传受关系也可以分类为诸如“传受分离”、“传受互构”【2】、“传受合一”等。这些传受关系的分类,都旨在说明传者和受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在网络时代则体现的更为明显。以下将结合新浪微博为案例,分析社交媒体是如何转变传统的传播模式;在社交网络中,作为传者和受者如何进行信息的接受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双方是否具有相当的传播地位以及相关问题。 二、新媒体促成新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能说,“传受合一”模式是在网络时代才出现的。准确地讲,上文中提到的几种传受模式,在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于人们的传播活动中,只是有一个大小多寡的问题。我们所谓的“传受分离”“传受互构”和“传受合一”的传播关系演变,只是不同的社会阶段人们对传播关系的认知有所不同罢了。【3】在广播电视作为主导传播媒体的时期,“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同样存在,每个人即是传者也是受者,但是传播效率低下,传播双方的信息量严重不对等。网络的出现,尤其是诸如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受合一的技术壁垒,使得这一模式体现的明显起来。 我们以新浪微博为例。新浪微博从2009年开始进行内测,作为国内发展最好的互动类产品,现在已经有了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每日发博超过1亿条【4】相较于腾讯微博,虽然在注册用户上略有劣势,但是用户的活跃度和内容质量远远高于前者。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的信息传播上,诸如“雅安地震”“波士顿爆炸案”以及 “厦门BRT爆炸案”,微博用户们不仅做出了第一时间的信息传播,也有大量的信息反馈。与电视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用户传播信息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每个人都能发言,都可以被聆听。这就构成了两个使得“传受合一”传播模式显著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是典型性,第二是普遍性。典型性指的是双方交流机制的建立,在新浪微博上,不管是大V还是“小透明”,都可以通过微博这一媒体进行交流。用户可以通过发私信、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态度,并且向信息发布者和其他用户表明自己的态度。而网络技术的成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随时随地发微博成为可能,使得微博的普及度大大提高,更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相较于以往看电视或者报纸获取信息的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刷微博来知晓天下。甚至有网民戏称“我看新闻联播,感觉世界是一个样子;刷新浪微博才发现,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微博重新定位了信息传受双方的关系,信息源的广泛和用户的层层删选,使得人们相信微博比电视报纸反应的世界更具有真实性。 二、在新浪微博上的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信息传受方式的改变,笔者在研究时作出了以下假设:在新浪微博上,用户处在平等的信息传受地位上,接受和传播的信息量基本持平。 采用线上观察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比较——纵向选择用户进行比较;横向选取热门话题进行比较。 纵向比较,笔者采取了线上发私信询问的做法,提问如下两个问题:你是否有通过微博 接受信息的需要?你是否有通过微博传播信息的需要?共发出私信107封,收到93个回复, 答项的肯定率都是百分之百。而在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数量上则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有的 用户每天发布数十条原创微博,有上万人甚至上十万人接收到了这一信息。有的用户则甚少原创或不原创,微博内容多为转发。这说明在微博上,虽然人们确实都具有信息传受的需要,但在扮演传者和受者的不同角色时,发布或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对称。这与微博用户本身对微博应用原因的不同有关,在这里不进行深入讨论。 在横向的话题选择上,我们试图找出信息本身和传信息受的联系。节选6月某日新浪24小时热门话题如下,笔者从选取#神舟十号#、#iOS7#和#假日美食记#三个话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社会新闻、科技行业动态、生活体验,分别搜索了三个话题下的微博相关内容。如图所示,#神舟十号#有相关微博636522条,在新浪微博的 “微话题”页面上,有“直击神十发射全程”和“航天员乘组间接”两个信息板块,排名前十的微博内容分别来自“头条新闻”、“新浪视频”和“央视新闻”,均为新闻媒体,每一条微博下评论基本过百,转发基本过千。而下方的热门微博版块排名前三的分别来自“鞍钢郭明义”、“文茜小妹大”和“逆光飞行”,三条微博的内容都是表示对神十顺利升空表达祝贺,评论量在二百条左右,转发量从四百条到上千条不等。 同样的方式观察话题#iOS7#,可以发现相较于#神舟十号#这样的新闻播报话题,有关#iOS7#相关信息用户参与度更高。 在“微话题”上分成了红蓝两方对#iOS7#进行评价和辩论,既有各大TMT网站做出的评价,也有诸多行业资深人士,或者普通用户进行讨论。热门微博中既有在现场的动态发布,也有个人测评和体验评价,话题也更多样。 而#假期美食记#则直接采取了热门微博呈现的方式,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在的假日美食,内容很分散,评论转发量也比较小也比较均衡。 从话题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在一些方面某些用户在信息的传播上比大部分用户具有优势,比如在重大的社会新闻上,大部分微博用户还是扮演者一个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而在一些话题中则没有明显区别,比如生活美食等。这说明微博上信息的传受往往和信息本身有关系。信息内容波及的范围越大影响越广,在信息传受上越能体现“传受合一”。 三、现实意义 可以明显的看到,与传统媒介占据传播活动中心的情况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更多是作为人在传播活动中的工具。这并没有否认社交媒体作为媒介的中介和沟通功能,与之相反,相较于电视报纸,由于社交媒体中传受合一体现的更为明显,传者和受者往往结为一体,这使得传播可应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也使得社交媒体的市场价值大大增值。社交媒体不仅转变了信息传受的方式,也为传播事业带来了新的课题。虽然社交媒体使得人们的传受角色结合的更为紧密,但是在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上,依旧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能在传播制度和方式上进行改善,针对人们对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策略,相信社交媒体不仅会走得更远,更能推动人类传播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屠忠骏、吴延俊 网络新闻传播导论 2002 【2】郭五林 传受互构论 2004 【3】奠梅锋、刘欣 “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实证分析 2007 【4】中国经济网 微博注册用户已超5亿 新浪改版备战"大数据"时代 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515f8aa1a37f111f1855b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