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要实现十大转变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以下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能够请学生协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动者”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动者,而不但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动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但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我们以前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持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新的课堂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总是在奉献的同时毁灭掉自己。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持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5b3e617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