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 社会心理学 大作业

时间:2023-02-12 05:2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规则:开卷考试,只许带手抄资料。请同学们自觉遵守。

1.名词解释(20分) 1)自我图式 2)旁观者效应 3)习得性无助 4)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经典实验、阐述( 30分,任选一) 1)金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 2)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3.自选社会新闻事件,用以下知识解释(30分,任选二) 1登门槛效应 2)认知失调 3)说服的途径 4.课程学习心得(200字以上,20分)

提分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陈述而非照搬的;用来解释新闻事件的;尝试运用到自身实践的;对实验或理论提出合理质疑的;联合运用知识点的

自我图式是对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源于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个人社会经验中与自我相关的信息之加工。即一种人们对其自身拥有的一切信息与属性的认知结构。

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结论性的、权威的证据证明旁观者现象。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定义以及表现

1、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2、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

3、归因:个体把控制力缺失归因于:(1)永久性而不是暂时性(2)自己内在人格因素而不是情境因素(3)渗透到生活中多方面。易倾向于产生习得性无助。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

1


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所谓近因效应(英文名称:recency effect):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认知失调又名认知不和谐。 (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其中有两个重点或难点:一是认知成分,即所谓人们的思维、态度和信念等等;二是推断,即所谓逻辑推理是否正确。这两点同时又是产生失调的原因。 说服的途径

中心途径 central route to persuasion 当人们在某种动机的引导下,并且有能力全面系统地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更多地使用中心途径,也就是关注论据。

边缘途径peripheral route to persuasion 如果我们忙于其他事而没有专注于信息,那就会关注那些可能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考虑论据是否令人信服 说服的要素:

1)传达者 可信度,吸引力和偏好 2)信息内容 理智vs情感(取决于听众);好心情效应;唤起恐惧效应;差异;单方面说服和双方面说服(对已经持赞成态度的人来说,单方面的论证更有说服力,而双方面的论证则对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比较有效;对于乐观者而言正面说服效果最好,对于悲观者而言负面说服效果更好);首因对近因(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3沟通渠道 仅仅是对某种陈述的简单重复就有助于增强其流利程度从而增强它的可信度McGlone & Tofighbakhsh 2000.任何增强流利程度的因素(熟悉性和押韵)都有利于增强可信度。 被动接受的信息有时有效而有时无效。随着观点熟悉性和重要性的增加,被动说服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数媒体影响都是通过沟通的两步流程 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从媒体到意见领袖,再到普通群众。 4)听众 年龄 思维缜密性

7 说服

说服(persuasion:说服有利有弊。说服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信息背后的目的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对好坏的判断。我们称不好的说服为灌输,而好的说服则为教育。与灌输相比,教育以事实为基础,并且较少使用强制手段。我们的观点总是有一定来源的,因此,无论是教育还是灌输,说服都是不可避免的。 说服的途径有哪些

有时候说服是发生在人们关注某个论题并且对其做出积极思考的时候。当人们自然而然地对论点进行分析时,使用的是说服的中心途径。如果论题没有引发个体作出系统的思考,个体只是根据一些具有偶然提示性的线索下定论时,说服会通过速度更快的外周途径发生。由于中心途径的说服更具理性,因此更加持久,也更有可能改变行为。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bae25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