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记账excel模板 个人记账excel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个人记账excel模板 篇一:家庭excel记账表格模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家庭excel记账账本模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从流水账到复式记账 结婚成家之后,老婆也开始学习记账管理家庭财务了。一开始的时候老婆用的是流水帐,记录简单的进出金额,所以就用excel做了一张简单的表格。使用了一年多,发现流水账的方式问题很大。主要是: 1.现在都流行用信用卡了,用信用卡消费的时候,并没有使用现金。现金是要在还款期时,统一扣除的。可能在我们对账的时候,信用卡还没扣款,造成现金虚多,要做手工的调整。 2.公司公务的开支很多,占有了一大笔现金,但实际上这些钱,随后公司可以报销下来的。这种预缴性质的账务,在做流水账的时候淹没掉了。在报销前,根本想不到公司欠了个人多少钱。 3.还有现在两个人有很多卡,借记卡、信用卡。在网上有好几个虚拟账户,比如支付宝之类的。并不只有现金一种 资产。对账的时候,要把所有的账户余额加总起来,如果与账务不符,根本不知道是哪个账户出现了问题。 4.老婆在淘宝有时候也买卖些产品,进货、出货一般都不会即时支付的。就会产生很多应收应付。 流水账记账方法显然对付不过来了,所以需要考虑复式记账法,所谓的复式记账法,就是在发生一笔收支的时候,在资金变动的账户中记一笔,同时在这笔收支应该归类到的类别账户中也记一笔。这样查资金账户可以了解到资金余额;而查类别账户,可以对类别下所发生的账务情况一目了然。 复式记账的确比流水账在财务管理上要好很多,那么具体如何实现呢?我的设计思路是把账务分成3大块:第一块呢,是实际的资产类别账户,记录的是真正的“真金白银”,这一般对应的是各种银行卡、储蓄账户、证券账户、虚拟货币。第二块呢,是收支归类的类别账户。财务管理就是对收支类别的管理,这样对收支就有分门别类的控制。通常来说,家庭的收支类别可以分类如下(示例): 收入类:薪水、奖金、利息收入、礼金收入 支出类别,有基本的“衣食住行”:食品、服装、居住 支出、交通费。有车族还会有:汽油费、修理费。此外还有购物、教育费、旅游、1 个人记账excel模板 孝敬长辈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设置自己的收支类别。每个类别的大项下面又可以分为几个小项,例如“居住支出”可以有“水费”“电 费”“上网费”等,这里不做具体示意了。 第三块呢,是更大的项目归类。例如:日常可以归一类,装修可以另外分出一类,开销比较大的旅游啊,或者大型的paRty开销啊,也可以归为一类。或者按人员做项目归类也 是可以的。 整体设计结构示意如下: 在记账的时候,也就是需要记录一条收支记录的时候。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原则,每一条记录要选择所属的收支分类,同时选择实际收付的资金账户名称。记录的形式会是这样:20xx.1.11;外出吃饭;-250.00;招商银行信用卡 20xx.1.12;购物;-100.00;现金 平时记账的时候生成这样的一条条数据记录,方便在后面按照收支分类,或者按照资金账户做筛选和计算。 在实际使用excel的账簿模板中,我做了这样设计布置:excel的sheet用来做项目类别。我现在分为:对账表、日常收支记录、可报销开支、自定义的专项、业务账、账户间转账。其中“对账表”是为了方便对账,后面会介绍它的作用。“日常收支记录”不用多解释了。“可报销开支”是记录可以报销的医药费、差旅费等。“自定义的专项”可以不用,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定义例如“装修”“生育”“理财”等等。“账户间转账”是记录内部资金账户间的转账。 说一下在使用各个sheet的时候特别注意的地方: 该账户下的收支记录。例如筛选出“工商银行借记卡”的收支记录,然后去和实际银行的对账单去比对,如果比对无误的记录,就在“对账”字段中,做个标记。这样可以提示自己,哪些收支记录还没有和银行记录核对过。 “业务账”是记录买卖货物的进出的。它记录了货物金额和数量两个属性。数量属性有助于核对实际库存。金额属性有助于记录资金的变化。在“业务账”记录中,有一个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对应收应付的处理,要知道发生买卖关系的 时候,大部分情况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就会产生应收应付。应收应付管理不好,就会遗忘。特别是发生次数多,金额又比较小得时候。在设计账本的时候,我们是这么处理的。如果收到或者支付的是现金,那么在“资金种类”中就标注现金。如果是用转账方式的,那么就标注xx银行借记卡。如果款项要过段时间结算的,那么在添加收支记录的时候在“资金种类”中就标注“债权”或者“债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债权”或者“债务”同现金、借记卡、虚拟账户等一样,也是资金账户的一种。等到结算发生的时候,再在账本中做两条金额一样、一正一负的记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3e4b1e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