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文解读 古诗文阅读 不做各省卷子的汇评,但所讲对全国各地均适用。一直以来并将持续下去的根本命题理路依然是遵循“反命题”,有意躲避押题的可能性。我们把话题稍稍岔开一笔,其实,花点时间稍微理解诗歌本体的特质和源流乃是切入古诗解题的正途。陆机《文赋》中讲“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又言“诗缘情而绮靡”,都涉及到一个“情”的问题。做题如探究,必须先走正路,很多人费心背诵了很多意象,比方月、日、江、海等各自在古诗文中表征着的内涵,虽对理解古文化有些助益,但发现做题时往往无法真正用好。 解古诗文题目的“第一义”在于对诗歌情感基调的判断,俗化一些,即诗人情感终究是喜、怒、哀,积极亦或是,循此路径再结合注解或所谓“诗眼”——实际上往往是表情感的形容词大概可以判断其方向。人们的一般判断是诗歌要优美、情感要积极,但“反命题”的思路往往要于此设下陷阱。事实上,与故人时空的相隔最容易让人用今天的价值判断去曲解古人。考生备考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在课堂所学那些根本古诗常识之外——这些常识可能包括李白的雄浑壮阔、苏轼的豪放旷达等等,必须深切体会那些不被人重视的看似的思想或情感,这些反而最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 在新东方高考语文的培训课上,所谓情感——古人对于人生的悲天悯人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情——往往成为讲授的重点:“被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伤春悲秋之情;孤寂愁闷之情;仕途失意之情——此种典型的“反命题”思维是考试必须具备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f776c3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