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国产动画影片《西柏坡》 有关“西柏坡”体裁的剧作已经被多次搬上银幕,国产动画片《西柏坡》在评剧现代戏、电视连续剧和评剧电影《西柏坡》的 基础上,并经过多年的艺术沉淀及升华,最终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红色儿童动画影片《西柏坡》,在艺术形式创新,红色文化感染力提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影片以太行山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西柏坡为故事发生的地方,以国民党军队的偷袭西柏坡这段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以儿童团员们的斗智斗勇,英勇顽强为主题,最终挫败了敌人偷袭和轰炸西柏坡的阴谋,讲述了一个精彩动人而又不一样的红色经典故事。 动画影片《西柏坡》从创作的筹划初期,都已经在尝试制作不一样的红色经典了。该影片作为影视界献给建党九十周年的生日礼物,面对当代的儿童观众对革命、历史等概念的模糊和无知,影片标新立异,通过采用动画这一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浅显易懂与可爱生动的形象传播革命精神与气节,最终收获了非凡的效果,观众反响强烈,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西柏坡》这部动画影片完全顺应了当前的历史传统教育和责任教育,从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出发,运用动漫、电影等艺术手段,从儿童这个全新的视角为今后的红色电影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一、寓教于乐:经典红色动画影片 动画影片《西柏坡》历经了三年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影片从儿童的视角,并以真实的历史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虚构的人物表达真实的西柏坡精神,同时又让可爱的小动物加入进来,使得严肃的主题具有了一种浪漫的色彩,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了影片娱乐性的同时也教育了孩子们。动画影片《西柏坡》把“教育”通过“娱乐”的方式来表现,无疑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影片主创团队先后四次到西柏坡进行了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史实,为动画影片的人物设计和故事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影片中人物形象的鲜活表现和动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故事情节上,将儿童喜欢的题材与影片表达的主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爱国主义深入浅出地通过动画情节表现出来,并被孩子们所接受。[1]影片《西柏坡》以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群成长在战争年代西柏坡少年英勇顽强抵御侵略的英勇壮歌。影片中虚构了核桃、枣花等儿童团团员无意中遭遇到了敌人的偷袭部队,决定回村报信却被敌人发现,在逃跑途中不小心落下山坡,当核桃意识到他们之中必须有人做掩护其他人逃脱时,他依然做出了牺牲自己的决定。[2] 影片顺应了儿童的审美特征,通过鲜明的造型设计和明确的“是非观”将影片中的人物分为了“好人”与“坏蛋”两个善恶分明的阵营,这让儿童看起来一目了然,增加了故事的观赏性。以核桃、枣花和大金瓜等为代表的儿童团员以及一凤、顺毛驴、阿欢为代表的好人阵营,个个形象可爱,光彩照人,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气质;而坏蛋阵营仅从钩子、麻杆等的名字上就能分辨出来,他们个个形象猥亵,凶神恶煞,这样故事的褒贬及扬抑就能一下子被看出来。影片中,刚刚分到田地的农民激动地丈量着属于自己的田地,党中央机关不断传出滴滴答答的电报声,显示出了一派繁忙的景象,优美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核桃等人耳濡目染了革命圣地的生活,锻炼了他们高贵的人格和牺牲精神。他们日常的游戏就是抓特务,看到核桃像模像样的指挥不禁让人会心一笑。为了让影片更加适合儿童心理,影片中的动物角色成为一大亮点,充满童趣的小动物们一出场就能引起小朋友们的一片欢笑。同时,影片中的幽默场景不断,彻底打破了观众对于红色经典电影说教的印象。影片中现代观念的融入使得整个电影在相同题材类别的电影中脱颖而出。影片最后,勇敢的核桃为了保护枣花,特意让她回去送信,并赶走了小动物们,说他们是西柏坡的孩子,必须活下去,而他却忍着伤痛,带着顺毛驴、阿欢等引诱敌人往山上爬。核桃不小心脚一滑,迅速往山下滚去,这时他被山下的小松鼠托住了,原来是动物们又回来与核桃哥哥们一起与敌人战斗。这种充满艺术想象力的画面,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教育效果。影片充满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使整部影片沉浸在欢乐与喜悦的气氛中,在视觉上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二、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视角 动画电影《西柏坡》通过一个崭新的儿童视角,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叙事主体,并以国民党企图偷袭西柏坡这段真实的故事为切入点,创作出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团员、小动物等系列形象,讲述了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保护西柏坡的故事。影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通过用善良、淳朴、笑容可亲等形象对片中的好人进行描绘;坏人则用出洋相、奸诈等来形容。片中的小动物们与儿童团相随,顺毛驴、阿欢等的加入为影片增加了不少童趣,这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孩子们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另外,主创人员为了增强影片的吸引力和生动性,特意邀请广受少儿喜爱的主持人、演员为影片主要人物配音。如给“唐老鸭”配音的李扬,少儿节目主持人刘纯燕,另外,还有巩汉林、姜昆、陈佩斯等人也加入到了配音队伍中。[3]袁淑梅(评剧表演艺术家)既担任了“红梅”一角的配音,同时还为片头曲《送军粮》配唱。正是这些多样的艺术形式的交叉与融合,使得影片格外的生动和形象。 在当今,很多儿童还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什么是爱国的境况下,动画影片《西柏坡》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动画这一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浅显易懂和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儿童传播了革命精神,并无形中浸润了他们的心灵。小动物的形象向来是动画片的重要叙事内容,并且有很多形象深入儿童的内心,成为了经典。但在表现严肃的红色重大历史题材的动画片中,加入小动物的形象,可谓是相当有意义的探索。影片中,小动物不再是一种点缀,而是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革命队伍,并参与到与国门的反对派的斗争中。这些小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与特点,“一凤”显得有点骄傲,“顺毛驴”反而任性和倔强,“阿欢”活泼好动,这些动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影片《西柏坡》在讲述革命故事的同时,不失浪漫和温馨,既诙谐幽默,又生动活泼,赢得了小朋友、小观众们的喜爱。善良的孩子们不但能与这些小动物们和谐相处,而且也受到了它们的热心帮助。影片中还展现出敌人的凶残,尤其是对待小动物的态度方面,滥杀无辜,他们无情地杀害了的野猪,但是,他们最终受到了惩处,儿童团和这些善良的小动物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西柏坡》是一部充满童趣的爱国动画影片,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精彩而又动人的爱国故事,开创了革命圣地动画创作的先河。 该影片通过儿童这个崭新的视角,重新诠释了西柏坡这个红色胜地发生的一场精彩而又壮烈的故事。西柏坡作为当时中国革命的中枢系统,国民党企图偷袭西柏坡,影片以此为切入点,创造出了一些儿童团员与敌人斗智斗勇保卫西柏坡的动人故事。“最后一碗米也要送去充军粮,最后一尺布也要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也要盖在受伤战士的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也要送去上战场„„”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歌词他们是很难理解的,共产党为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对他们来说已相当遥远,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天之骄子是很有必要了解这段光辉的历史的。影片《西柏坡》就是通过虚实相结合,以大见小的方式和重视情感的表现手法拉近了儿童与革命历史影片的距离。 四、影片的启示 动画影片《西柏坡》作为电影界献给党的生日礼物,采用了动画加红色经典的模式,为我国如何进一步发展国产动画影片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发展动画产业是当前我国的国家战略,如何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达到平衡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动画事业的难题和挑战。红色动画影片《西柏坡》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较好的思路。第一,每年我国都要出品好几百部的电影,而其中动画影片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少,广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儿童市场的需求给中国的动画影片创作提供了市场保障;第二,“红色影片”一直是我国电影创作的主要形式和传统,但是很少有以儿童为消费群体的作品。[4]这为下一步动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第三,在强调社会责任与传承历史传统的今天,动画影片《西柏坡》从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主旋律出发,通过动画电影的手段,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今后创作红色影片和发展动画电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许多年来,人们已经创作出了很多以西柏坡为题材与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其中动画影片《西柏坡》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电影界对红色电影的创新探索。影片将孩子喜欢的题材与电影的主旋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影片的角色设计上,将主角的年龄设置在与少儿观众相仿的年龄段以引起共鸣,这种效果深受儿童们喜爱,并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影片整体欢悦,充满着童趣,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动画优点与特色的基础上,《西柏坡》能够将严肃的主旋律与创新的视角相结合,形成了场面宏大,叙事角度新奇,画面有浓厚的质感,引导孩子能了解西柏坡及那段历史,并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和爱国价值观。《西柏坡》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唯一的一部动画片,给主旋律电影的拍摄提供了新的视角。西柏坡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而有着它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印迹,作为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解放新中国而迸发的西柏坡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流传到现在。动画影片《西柏坡》不仅是电影界对红色经典的探索和创新,也是创作者送给全国儿童一份爱国教育的大礼。 参考文献: 1 郑欢欢.电影励志:切入儿童电影的一个角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14. 2 丁亚平.“主旋律”电影应该怎么拍?——《西柏坡》“动起来[R].人民日报,2011-06-02. 赵慧芬.那动人的萤光——简评动画电影《西柏坡》[J].影视与传媒,2010(4):159. 樊璐.励志电影之蓝色[J].电影,2007,(3):14-1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23a8a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