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之初,性本善”想到的

时间:2022-04-22 03:05:3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由“人之初,性本善”想到的

“人之初,性本善”至今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明,凭什么说人一出生,天生就是善良的? 婴儿一出生是凭着感官来体验外界的,对外界的全部的反应就是舒适与否、能否承受,并且通过哭闹表现出来,如果舒适可能就安稳睡眠,如果不舒适就哭闹,包括吃饱了需要消化,都要通过哭闹来解决。可见婴儿在感受外界的时候,完全是外界对自我的刺激反应,丝毫不顾及外界正在发生的任何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婴儿、人一出生至少是“绝对自我”的。“绝对自我”大约可以说是“自私”的极端形式。 甲骨文“厶”字图形是这样的:



甲骨文“巳”字图形其实就是甲骨文“厶”字图形的倒置:



甲骨文“子”字图形可以说是在甲骨文“巳”字图形上加画了表示“两手”的一横。



甲骨文“子”字表述的是“襁褓中的婴儿”,其图形对甲骨文“厶”和“子”的继承演绎十分明显。可见甲骨文“厶”和“巳”表述“襁褓中的婴儿”,应当是比“子”更早的概念。原始时期,“厶”是婴儿的意思,是站在母亲或者成年人立场上表述的“婴儿”最初的“厶”还不是“私”,没有与“公”相对的“自私”意义。因为原始时期、母系社会时期,人们除了必须的食物和渔猎工具之外,没有什么是属于自己物质,更不可能会生产过剩的产品,以没有可以“厶(私)”的东西供什么人独享占有。这个时期作为“婴儿”的“厶”有两个意义,一是“厶”的朔义,即“我(母亲)的婴儿、我(母亲)的孩子”;二是由于原始时期、母系社会成年男女的性行为局限在本家族、本族群,婴儿的父系基本上是娘舅系,因此婴儿的形体相貌与母亲极为相似。所以表述“婴儿”的“厶”,逐渐融入了“与母亲相似”的意义。融入“厶”的第二个意义,即为甲骨文表述“相似”概念的“以”

母系社会后期,农耕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过剩的粮食以及食物产品,和大量用与生产生活的手工业产品。这时“厶”“我的”意义独立抽象出来,生成与“公”相对的“自私”意义。因此说“人之初,性本私”不算过分。 “自私”应当说是人的本性。“自私”决定了人追逐利益,这本身没有什么错。问题是人的利益有很多情况,即眼前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等等。眼前利益通常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往往解决燃眉之急,也就说通常所说的非常实惠。但是眼前利益一般情况下有一个特征,即有可能与长远利益有矛盾、有冲突,否则就不叫“眼前利益”“长远利益”通常可能也有一个特征就是比较长久、比较稳定,但是需要时间、需要努力、需要付出、特别是需要牺牲眼前利益,才可能获得。“长远利益”往往可能比“眼前利益”体量小而模糊不清,甚至需要高瞻远瞩、拨云见日的能力。如果“自私”的极端一点,就可能一味的追逐“眼前利益”


于是就有了“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故事。 由“自私”衍伸出了“贪婪”“贪婪”似乎也快要成为人的本性之一。“贪婪”最大的特征就是,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忘乎所以,忘记了“初衷”,高估了“自身的能力”,漠视了“潜在的隐患和风险”,于是重蹈了千年之前,历史上一再警示的“人心不足蛇吞象”覆辙。“贪婪”和“得意、小胜”往往是一堆孪生兄弟,因此在自己处于上升时期,要特别评估环境和意外风险,任何主动的、积极的、非迫不得已的冒进,都很可能带来难以预期的极坏后果。无论逆境还是顺境,迫不得已就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通常就是就是顺应历史潮流,所谓“顺者昌、逆者亡”,就是顺应历史潮流者必然昌盛,逆反历史潮流者必然灭亡。

“自私”是人的本性,只要是人就不可避免会“自私”。但是“自私”又是与他人、公共利益相对的,“自私”不可以膨胀。如果“自私”膨胀到他人的“自私”公共的利益受到损坏,就一定会受到惩罚。哪怕及时没有受到惩罚,那时间也不会忘记。即使自己始终没有感到惩罚的来临也不要庆幸,因为你可能失去了可能赢得更大、更好机遇的担当素质。

2017-8 2017-9-2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7323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