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班或多或少总有几个所谓的问题学生,有的是调皮捣蛋,有的是不爱学习,有的是有学习能力但由于各种情况没有上进心不愿去学……这些学生往往是令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所以要真正改变他们,我认为还是从他们的习惯改变开始。 1.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2.提高素质做学生榜样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作为老师要充份发挥“身教”的作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榜样。要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表率。平时我很注意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知道 3.持之以恒重鼓励 改变不良的习惯与建立新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斗争过程,养成良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允许学生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因此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习惯做斗争,自觉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确保每一位同学的习惯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监控约束下进行。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需要得到老师及时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增强孩子的成功的快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进一步养成,不能一味的指责以免影响他们的热情。 4.家校联手育新苗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和巩固,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外,还要和家长密切联系,相互交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老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不良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只有这样,问题学生也就不成问题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ff36928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