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离焦虑期的现状、成因、对策

时间:2022-11-27 14:1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分离焦虑期的现状、成因、对策

摘要:分离焦虑期是儿童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刚入园幼儿的前几周就属于分离焦虑期,少数幼儿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症。 关键字:分离焦虑、策略、情感 、沟通

身为教师,我们只有知道孩子分离焦虑期的表现,形成分离焦虑症的成因,才能寻找对策。帮助孩子走出分离焦虑期,从而,让幼儿在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地发展,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情景一:

欣欣是我班刚入园的孩子,家中独女,分离焦虑特别严重。每天早上来园总有一番大战,哭的眼泪鼻涕一大把,每天由奶奶抱着进园,爷爷帮忙拎着小水壶、小书包。欣欣搂着奶奶的脖子:不要,不要,我不要上学。每天都要通过老师和欣欣爷爷的帮忙,好不容易将欣欣从她奶奶身上抱下来,欣欣不停地扭打着要回奶奶身边:我不要,我不要,奶奶……”

我们将欣欣抱进了教室,给她拿出玩具、娃娃,不停地哄她,欣欣还是不停地哭,眼睛一直望着教室门口。欣欣总是沉浸在对家人的思念当中,总是边哭边问老师:老师,奶奶什么时候来接我?”“老师,是不是吃完饭就回家了?平时欣欣总是红着眼眶静静地坐在教室角落或者边上,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大哭。 情景二:

可可刚入园,她一进教室,就哭:我想妈妈,我要妈妈。妈妈一走,她就会找上一个老师,嘴里说:抱抱,抱抱。老师不可能总抱着她,但她看到没有老师抱她了,就还是跟着老师,拉着老师的手,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老师走到哪她就走到哪?老师要是抱抱她,她就不哭了,或者哭得小声了。 一、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期的原因

以上两个情景在孩子的表现,是典型的幼儿分离焦虑症。这是孩子对家长心理上的一种依赖,是对周围陌生环境的害怕,从而导致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一定的心理抗拒与抵触。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们会出现这种分离焦虑症的呢?

一是环境的转变: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师生比例为115或者120。也就是说一位成人负责照顾l 520名幼儿,这和幼儿在家中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如许多幼儿在家中睡觉时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儿园则需独自入睡,而在入园之初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此外幼儿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如如何获得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怀,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当幼儿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吃喝拉撒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地方不一样,睡觉的床也不一样,活动的自由受到了限制等,最重要的是离开自己所依恋的亲人。这种环境的变化会在幼儿心理上产生一种陌生、惧怕的情感。 二是生活作息的改变: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


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有的幼儿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有的幼儿则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习惯。生活作息的改变,让大多数的幼儿在家都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幼儿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而作为家长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也不太会干涉孩子的作息时间,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就可以了。当然,学点小知识就更好了。所以,当孩子一入园后,他会对幼儿园的时间作息感到烦躁、不适。自身原有的生活作息也被打乱了。就会出现哭闹不止、行为较为散漫的一些情况,会带来一种生理上的焦虑。

三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幼儿生活能力的欠缺是导致分离焦虑的重要原因。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上床睡觉、能控制大小便、自己游戏、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这些要求都有可使幼儿感到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身边没有了自己熟悉的家人,他会变得沉默寡言,因为再也没有人会来帮助自己了,甚至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那么社会焦虑会表现的更为剧烈,会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

二、帮助幼儿渡过分离焦虑期的策略

(一)教师要了解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症的原因,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要积极利用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在孩子刚入园时,身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引导幼儿将注意力注意到其他方面。比如,活动室内的环境,也可以和他年龄相仿的幼儿一起玩耍,也可以运用一些肢体动作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不能让孩子独坐在一旁,这样会使幼儿的分离焦虑症状更加明显。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加以阻止或干涉,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去玩耍,忘记与亲人分开的忧伤,使孩子在快乐中渐渐的喜欢上幼儿园,从而能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相对宽松、温馨如家的环境。

根据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把活动室和午睡室布置得童趣、温馨一些。如:在活动室门口贴上幼儿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图案;在午睡室小床上为幼儿布置星星、月亮的吊饰等等,不仅让孩子们感受环境的变化,也可以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帮助幼儿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中去,从而去渡过分离焦虑期。 (三)做早、做好家园工作。

1.教师应该让家长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吃点心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也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园适应幼儿园一日活动,为幼儿离开父母,加入集体生活做好准备。研究证明在入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告诉家长要对孩子上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要让家长把孩子入园当做家里的一件喜事来讨论,多给孩子讲一些幼儿园好玩的事情,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件高兴的事,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种期待的心理,使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乐趣。切勿在孩子不听话时以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之类的话来威胁孩子。


3.教师要积极主动向家长说明分离焦虑期可能出现的症状。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当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会出现哭闹不止、饮食减少、情绪不稳、严重的还伴有夜惊、尿床、呕吐、腹痛等症状、这样的情况一般要持续几周以上,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请家长放心,并且,密切关注幼儿的一切动态。

参考文献:

[1].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L].上海教育出版,1997.100

[2].周平.学习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指导及其效果初探[M].中国人民出版,2005. 250-257

[3].胡弼成.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J].长沙人民出版社,2007.152

[4].肖非.个别化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M].中国特殊教育出版社,2005.88-95 [5].幼儿个别教育计划构想[L].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ae7a18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