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带给世界电影什么?(随笔-初稿)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阿凡达》带给世界电影什么? 《阿凡达》(Avatar)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的一部科幻电影。影片的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电影。同时打破《泰坦尼克号》全球票房。创下全球票房:$2,740,405,721 (北美8月8日+海外8月4日) 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 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并一路到达27亿美元的影片。 如今离《阿凡达》上映已经过去半年多。这半年来对于《阿凡达》的报道和讨论铺天盖地。参与讨论的有普通影迷,有电影工作者,也有影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阿凡达》以惊人的速度卷走27亿美元后,人们总想试图从《阿凡达》身上捞回点什么。有人说透过《阿凡达》看到了人与生态的和谐;有人说看到了人文关怀;有人在美国大兵进攻潘多拉时产生了共鸣(共鸣,中国那会也被外国人欺负。可我觉得如果谈共鸣,日本人更有共鸣,因为美国当年扔下两颗原子弹制服日本后,又扶持他们建立国家。);有人在Na'vi族为了自己的领土誓死抵抗大兵时产生共鸣,共鸣到“钉子户”和拆迁办对质,甚至大佳赞赏那位拿着土炮和拆迁办对质的那位兄弟;有人说《阿凡达》开创了新的电影美学——阿凡达美学?本人做为一名艺人(学艺术的人)对于《阿凡达》想稍微的说上两句,旨在整理下平时的思绪。 《阿凡达》创下全球票房27亿美元后,到底留下了什么给这个世界呢?人们看过《阿凡达》后会更加环保吗?会觉得我们对自己的地球太过于残忍而愧疚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会停止干涉他国内政,停止现有战争,觉得世界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吗?想都别想,《阿凡达》只是一部电影,一部商业大片,以利益至上的电影产业巨头好莱坞整体战略的一次突显。留下的就是一空的钱包,或许还能给你留个阿凡达玩具,前提是你得再掏钱。 《阿凡达》为什么会如此火暴呢?因为他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吗?因为他体现出来的人文内涵吗?因为他是3D+电脑特技+巨幕吗?还是因为他实力强劲的幕后营销呢?前面四点中不管把谁单独拿出来都不足以令《阿凡达》可以取得如此惊人的利益。我觉得所有的总总都是因为《阿凡达》制作团队抓住了电影的本质,并且让所有的工作都围绕这个本质。那么电影的本质是什么呢?(算了,这个太理论了)换个说法,电影行业的本质是什么?“电影行业的本质就是——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朗咸平〈本质〉)。根据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的话说,“电影市场不是媚俗屈就,就是引导满足。”而如今的电影市场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美国好莱坞,似乎更热忠于引导市场的满足。利用高新技术,加上传统故事剧本创意上的优势配合强大的产业体系,把其它国家的电影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可是,利用高新技术配合强大硬件使观众折服的电影会对世界电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再次回到电影产业的本质——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现在我想在郎教授的结论上略加修改(至少我在看过〈阿凡达〉前是完全赞同的)。电影产业的本质——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和生理体验。我们都知道人对于一个新鲜事物...算了,换个说话。今天如果你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个裸女在逛街,你一定会立刻被她吸引,并且浮想连篇;第二天,你又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碰见了同样的情况,你一定仍然兴致百倍;可是当你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连着10天总是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许你就不在对她产生兴趣,甚至觉得恶心并且刻意回避。其实我要说的就是审美疲劳(不好意思,绕了那么大圈,因为一时没想起来)。〈阿凡达〉就在做刺激观众幻想神经这事,很显然单从故事上来,〈阿凡达〉实在一般,宣扬的人文内涵也是这几年大家都在说的事(关于这个环保这个问题,靠!其实地球气候变暖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这是一个惊天大骗局。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抑制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编出来的幌子,想站在舆论道德的高度抑制发展中国家)都有点OUT了;故事情节也是外星球什么的,早被人家用过了,还有里面的一些所谓感人情节都似曾相识。这样的故事和主题即便再有创意,再有想法,也绝对拿不到27亿美元的票房。(有时我都在怀疑电影是不是老了,该退了。难道电影自身没东西发掘了吗?要靠新科技给予新的生命。或许电影这门综合艺术本来就是拿来主义。)这里就要归功于3D技术+电脑特技+巨幕=“所谓的阿凡达美学”。这实在是给全世界的乡巴佬们开了个眼界(特别是中国的,中国票房是除北美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这东西太新鲜太震撼了,谁也没见过,又是妖又是人的。于是在这个华丽的外表下人们体验着〈阿凡达〉带给他们的“第一次”。大家都得到了快感,于是乎,观众被《阿凡达》华丽的外表蒙蔽了,把本来一般的情节硬说成多么多么的经典。这可能也和我常年观看影片有关,真不觉得《阿凡达》故事多牛,多感人。我也没在影院看《阿凡达》,所以可能不能体会到那份快感。看电脑上看的,觉得还不错。但是我后天又看了〈2012〉也是电脑上看的,我觉得〈2012〉更好。其实《2012》和《阿凡达》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艺术门类的。《2012》是传统电影,而《阿凡达》则有动画造型艺术在里面,是真人和动画的合拍片。当然这也是一个新奇点——看点——卖点。 《阿凡达》一热映,全球掀起了3D热,更有甚者中国也3D热?《阿凡达》带给我的思考就是,“高投资+高技术”这样的投资模式到底能走多久,到底要走到哪里去?相信顶多再有两部《阿凡达》这样的影片出现,这类影片也就不能再吸引观众了。而且,这类影片的投资为了满足观众更多的快感和刺激(怎么好象看A片也能达到这个效果好象)誓必会加大影片投资,影院设备投资,连卡梅隆自己都说没人敢找他拍戏了。或许还有一条路,正如我所说“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和生理体验”既然幻想神经没有了革新,那就改生理刺激吧。大屏幕,3D,立体声或许把游乐场的视觉体验都搬来得了。座椅都是带可以360度移动的,电影屏幕也是可以移动的,镜头场景动观众也跟着动;追逐戏份,观众就跟着主角跑,真是酷弊了......还要能闻到味道,跟SB里4D馆一样.... 《阿凡达》带给人们的是深刻的人文关怀?全新的视觉体验?新的电影美学?还是预示着新的艺术门类的诞生?或许只是卡梅隆用巨资为世界电影人掘的坟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86ed4ac850ad02de8041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