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性史研究 明清两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末端,社会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现象光怪陆离。小说、野史、笔记等使人们得以窥探历史的某一方面,因而引起了研究者于文学史以外的关注。要研究明清时期为理学所禁锢所不齿的性爱风气,也只能借助于这些正史以外的史料。 远古时代的人们由于对性无法解释,故将其神秘性和庄严性幻化为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继而又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乾坤等各种说法来解释性,后经由儒家文明的荡涤与整合,生殖崇拜退隐为次,化在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中,而膨胀了祖先崇拜。性爱在正统的文化血液中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到了明清两朝,市民群体及腐朽奢侈的贵族生活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动,理学的各种禁锢面临挑战,男女之间的情欲及性爱方式重又被人们思考。人情与人欲以另类的身份登上明清社会舞台(之所以是明清是因为在别的历史朝代它们不一定作为另类身份出现)。《明清社会性爱风气》一书(吴存存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以下简称《风气》),论述了明清社会性爱风气的总体特征及各种现象,并试图以专题形式展现明清两朝的性爱风气。 其实正统与非正统并不是针对于男女性别而言。中国自秦汉至隋唐,在性爱的社会规范上,男女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只是到了宋元,理学兴起,否定人欲;到了明清,社会对男女的要求差别才日益明显。于是女子的贞节观在明清时期越发强烈而缠足在明清两代普遍存在。这一畸形的风俗在此时已成为正统的社会观念。“明清正统的性爱观就是运用程朱理学思想去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性爱现象,推行一种合乎程朱理学思想的性爱道德,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着人们,尤其是女性的性爱生活。”从保存于民间的家规、闺训以及通俗小说和文人笔记中可以看出明清社会正统的性爱观,它所提倡的是“教导年轻好动的子孙们就范于既定的社会秩序,以期在社会上顺利发展。”明清社会在程朱理学思想的笼罩下,强调无论男女都应注意节制性欲,重视夫妻名分与妻妾尊卑之别,遵守家庭秩序实际上是遵守尊卑高下的等级秩序;强调女子节烈、贞操才是社会的要求,伦理道德比花容月貌更重要。“对女性的人性的否定和对克己禁欲的提倡,在潜移默化中也改变了人们对女性的审美的要求”。女性在理学禁欲的理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牺牲品。节妇烈女数量惊人之多,恪守贞操,尽妇道及孝道行为之残酷(如剜肉医治婆婆等等),这些无不是男权社会中理学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女子的性自由完全丧失处于性压迫之中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风气中,性行为完全为道德和繁衍后代服务而丧失了其他的功能。 本书还论述了该时期的性观念倒错和性行为倒错的现象,主要反映在人们的服饰的“异装癖”,这里不再多叙。 《风气》的另一特点就是以某一时段的性爱风俗为研究对象。《性文化》(邓安庆编,中国经济技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性与中国文化》、《中国古代性文化》等书是通而大的研究著作,不是专门对一个朝代的研究,荷兰学者高罗佩的《秘戏图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一书,也是只对明朝的春宫图的考证。《风气》在这方面是有一定开创性的。 本书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首先,“风气”二字,让人很难判断此书的性质,是社会学的、历史学的、还是性学或伦理学方面的?“风气”,意味着整个社会存在的主流的、大众的、风俗习惯及行为方式。性爱风气包括很多内容,如性爱活动方式、性科学、性教育、性道德、性法律和求爱的风俗、婚姻仪式、男女服装、美容化妆等方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性观念(即广义的性文化)。本书的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afa013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