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儿童画解析 儿童画展示: 儿童绘画情况介绍: 绘画者年龄:4岁半 性别:女 家庭成员:父母、弟弟 绘画学习经验:幼儿园 绘画实施背景:园所月度大画展示,自由创作绘画。 绘画心理分析: 根据以上幼儿画作可以看出:绘画是孩子与生具来的一种能力;是一种用符号来做记录的特殊语言;是孩子的一种内心世界的表达。思维上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是除了言语之外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最好方式。通过孩子的画,我们便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作品的创作意图上看,孩子在创作时,一般出现在画作中的人物,在她的心中都会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画面中两个人物,一个是作者自己,另一个是作者的弟弟,这说明了作者在表达对弟弟的爱,画面中的小男孩双手上举的动作表明作者在创作时心情是非常愉悦的。画面上方太阳的出现也表现出作者当时快乐的心情。将太阳做了拟人化的处理,这也能表明孩子的智力发展是处于优秀的。不过不排除由于绘本阅读量的增加,还是收到的绘本故事书上的影像和老师的教授。后面的楼房投射出了作者内心的安全感,但是楼房上没有窗户,这或许可以认为孩子的一种受挫表现。画面上装饰的一些花草能看出作者的性格比较温和。从线条上看创作时,孩子的情绪相对稳定,显小清晰。从颜色上,人物身上以红色和蓝色为主,者不难看出孩子的颜色偏好,红色是幼儿的偏好而蓝色则代表着一种自我约束。 儿童绘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1岁-3岁)、象征期(3岁-6岁)、造型期(6岁-8岁)和再现期(8岁以上)。学龄前的儿童主要是处于涂鸦期和象征期的阶段。作者四岁半的年龄正好处于象征期。随着手部小肌肉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对绘画的兴趣也随之升高,包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让孩子的绘画作品略显丰富,而所画出来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绘画的一种最佳表现期。作者四岁半的年龄刚好又是一个绘画发展的转折点,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想象空间,会大量的画一些常见的东西,比如说画人,画花草、画房屋等,都是一些最常见的。把想象当成事实是这个时期孩子的最主要的心理特点。 象征期的孩子会把画面上的所有出现的元素全部添加上人物的表情,给它们赋予生命力,所有元素全部拟人化,这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活的,是自己的朋友,能和自己说话、做游戏。这让孩子认为自己和世间万物都很亲近。 中班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具体的形象思维,知道自己想画什么。但是由于各项能力和小肌肉的发展还有限,所以,有的时候并不能将自己所有的想法都表现在绘画作品上,所以通常孩子会选择用语言来表达出一些画不出来的情节,就像看图讲故事一样。而且从中班开始,孩子会比较关注同伴的绘画,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讲个老师听,从而来获得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从心理需求上得到满足。 处在象征期的孩子绘画首先回事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绘画。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进行组合,多半结构是不完整的。就像画面中的小女孩,这是个典型的“蝌蚪人”。从构图上看,作者已经有了关注物体空间关系的意识,比较稳定,已经脱离了一些叠加、罗列的阶段,但是还不能很好的掌握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色彩上不难看,变色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配色上还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不要过于注重技能上的培养,不要急于求成,要是知道孩子的发展是逐步提升的,千万不要让绘画成为孩子的一种心理负担,从而反感绘画。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通过视听感官的刺激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让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绘画创作,达到绘画的目的。注明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指出智力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所以环境的影响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都骑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老师在幼儿的绘画教育中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顺其自然。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给予适时的教育,给幼儿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表达,尽情地去创作。不妨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多利用视听觉刺激。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园所环境的创设,将其他领域活动与绘画相结合。通过绘画教育,不限定主题,不限定方式,不限定所应用的材料,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去进行创作,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有想象力,越来越有创造力。增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的就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绘画心理教育也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绘画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情绪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因为孩子会通过绘画这个方式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发现孩子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像自闭症、抑郁症等等。通过绘画的方式做一个桥梁来释放情绪,孩子的心理就愈发健康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fb90e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