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人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时间:2022-09-05 07:03: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什么大部分人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都知道,500年前,伟大的哲学家王阳明老祖宗提出了一个无比伟大的哲学名词——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理论认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那么知与行究竟是否是合一呢?答案是大部分人难以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第一个现象是关于坚持。

人人都知道应该努力上进要有毅力,可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的很少。比如一个高中生初中升高中复读两年,高中升大学又复读两年。他认为自己非常纠结:“哎!这两年,玩儿也没玩儿好,学也学也好!”这是他的原话。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存在过这样的心理吧?

要解释这个现象首先必须明确“知”究竟是什么意思:“知”有“真知”与“假知”之分,“知”不仅是“知道有那么回事儿”,也不仅限于知道对错,更要“真知”才行,更要一以贯之。

那么什么又是“真知”和“假知”呢?用我的这个好朋友的事例来为大家解释一下。首先,他在清醒的时候是真的知道应该努力的;但是当他抵御不住玩的诱惑时,他的头脑中就会做一个比较,是玩能够带来的快乐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很显然玩战胜了学习,这个时候的“真知”“玩能带来快乐”学习就变成了“假知”快乐过后,重新意识到了玩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学习就又变成了“真知”

真知与假知是可以转换的。真知取决于比较,5元钱大于3元钱,那么5元钱就是“真知”10元钱又大于5元钱,那么5元钱就是“假知”。想玩的时候玩是学习的“真知”,克服想玩的欲念学习的时候学习就是玩的真知

第二个现象是关于善恶。

人人都知道贪污腐败收受贿赂是不对的,是有风险也有违道德的,为什么还有人去做,而且做得远远比不做的多?这样的人他的知与行明显是“不合一”的。

道理和上一个现象是一样的,他能克制住贪念的时候“风险与道德”是真知;克制不住的时候“享受与贪婪”就是真知。

确实,真的没有人不知道孰对孰错的,关键就在取舍。这就是即使再怎样心知肚明的彼




此,也要把赃款暗藏到某某物品烟酒盒等之中才敢拿出来行贿的根本原因。这也是疯狂英语李阳为什么在外教育家长们说的头头是道,回到家却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的根本原因,他明明知道动手打妻子是错误的,但他克制不住。为什么李阳在家时就做不到“知行合一”了呢?其实他当时是“知行合一”的,只是当时的“知”就是---应该打妻子,所以他就那么做了。

人人都知道善恶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所有的坏人在做坏事的时候都会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例如偷窃,他们一定会暗示自己世界上的富人都是恶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再比如贪污,他们一定会认为所有的贪官都和自己是一样的„

至此情况应该很清楚了,每个人都是“知行合一的”;或者可以说知行合一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对错,区别只在于认可与不认可;或者换个说法儿可能更合适——“取行合一”,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情况,那么他最终所做的选择,与他的行为都是合一的。

“真知”与“假知”不取决于真理,也不取决于公理,而是取决于他的‘一隅之见’所以,关于“知行合一”拥有真知的人容易做到,半知半解的人不容易做到,知难行易,所以做不到知行合一的人,根本原因是没有“真知”,知和行是一回事,不可以分开。

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摒除物欲,为善去恶,回归自己的内心,从心性中去发现自身本具的智慧。我们要有正知正见,因为每个人都是“知行合一的”;或者可以说“知行合一”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对错,区别只在于认可与不认可;或者换个说法儿可能更合适——“取行合一”,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情况,那么他最终所做的选择,与他的行为都是合一的。所以要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首先要保证我们所行的“知”“真知”而不是“假知”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所以要想有“真知”就要时刻观察自己的心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1d07bab7360b4c2f3f64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