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颗糖”的故事带给我的思考 张振宇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我们教育工作者可能都耳熟能详,面对犯错的孩子,陶行知不是板着脸严厉训斥,而是在学生的不合理的行为中找到合理性,用四颗糖肯定了男生的四个优点,强烈地震撼了孩子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受到了教育,自觉纠正错误。在陶行知的这种炉火纯青的批评教育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朴素但很难得的教育思想——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许每一种不合理行为背后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不合理而抹杀了其中合理的因素,承认其中的合理成分,在教育者来说,就是一种理解,就是一种尊重,这是我们打开孩子心结的最关键的入手处。生活中,我们往往少了这分冷静,也就失去了走近孩子最好的契机,我们的思想工作往往就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功效。 有道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何去爱学生呢? 第一是理解学生。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体会学生所处的特定视角和境遇,才能还原学生的特定心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试想如果陶行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通批评,结果可能让孩子关闭心门,更不谈自我反省了。 第二是尊重学生。尊重的方式多种多样,激励里又尊重,关爱里又尊重,宽容里有尊重,批评里又尊重,惩戒里有尊重……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就是批评式的尊重。 -可编辑修改- 。 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很多老师以语言毒辣为追求目标,似乎语言不毒辣就如同用药剂量不够,达不到实际疗效,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足以触动他(她)的灵魂”。殊不知,这恰如饮鸩止渴,孩子们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心灵也会渐渐麻木,这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前提。因为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体会到爱意和真诚,领悟到真理和真知,感受到教育和成长。 -可编辑修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4da075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