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视角下壹基金分析及其借鉴意义初探 摘要:从管理角度看壹基金的理念与使命、管理与运作机构、主要工作三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析壹基金发展的现状,尤其是明确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为其他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管理理念借鉴。 关键词:管理角度;壹基金;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C93-02 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89-01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调控的过程。这五个要素集中体现为:(1)预测和计划:即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计划;(2)组织:确立企业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构;(3)指挥:使企业人员的活力得到保证;(4)协调: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的所有活力和努力得到统一与和谐;(5)控制:保证企业发生的每件事情,与既定原则和发布的命令相一致。[1]因此,管理既不是一种组织领导人独有的特权,也不是他的个人责任。反而,它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及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 在现代组织发展中,管理有着更完整更准确的定义。正如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说:管理并不是从属于某些个人,而是一种结构与信任。某种程度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组织经营的成败。而壹基金就是一个在建立之初就极其看重组织管理的一个典型,而且它的管理理念贯穿整个组织运营,特别是在理念与使命,管理与运作机构,主要工作三个方面。 一、理念与使命定位准确得当 作为中国公益行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壹基金致力于传播创新的、人人参与的公益文化,提出1人+1元+每1个月=1个大家庭的理念。壹基金的理念和使命是科学而清晰的,而理念或使命正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正如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非营利组织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它们以“点化人类”和“改变社会大众”为目的,“以使命为先”,没有理念就没有非营利组织”。[2]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很多问题,除了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之外,都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动力不足、定位不明确有很大关系。换言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真正困难,并不在于缺乏资金、管理和专业技术,甚至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好坏,而在于缺乏明确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这就使得它们难有拔地而起的能动性、创新性和艰苦创业的自觉性,并从而带来被动、盲目、短视、缺乏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动力不足,使组织发展难有后劲。相比之下,壹基金有清晰的理念意识和对自身明确的定位,可以说赢在了起点。这也正启发其他非盈利组织在最初定位上更加注重明确清晰度的提高。 二、管理运作机构科学灵活 在团队的构成上,壹基金聘用了数十位不同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全职工作,组建了一支高效率的执行团队,包括拥有跨国工作经验以及500强公司工作经验的资深管理人士。与此同时,壹基金还有一大批认同壹基金的一家人理念,并承诺每个月向壹基金捐献 1 个小时志愿时间以发展和推动公益事业的各界精英。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的壹基金义工,不是仅仅在一次活动中充当志愿者,而是长期编制在一个集体组织中,有更强的凝聚了,也有更好的持久性。 管理的任务可以说就是设计一种环境,使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得以根据组织的目标,尽可能现实地接近理性。[3]壹基金为管理运作机构中的所有团体和个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环境,让各种思维都可以张扬,真正体现了人尽其用,各尽其材。 三、主要工作标准化产业化 壹基金的主要工作包括三大块:救灾、年度“壹基金公益奖”评比和开展国际公益慈善论坛。救灾一直是壹基金致力的重要领域之一,壹基金不仅对国内多起自然灾害进行了第一时间救助,并且将救援之手伸出国门。壹基金不仅在灾难发生时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提供生存必需的紧急物资援助,同时针对重大灾难,整合多方资源进行积极、长期的灾后重建工作。 壹基金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公益慈善论坛”,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公益组织、知名企业、政府官员、研究学者,就壹基金关注的“环保、教育、扶贫、健康”四大公益主题进行全面交流。而“全球公益论坛”旨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平台,加强国际间公益项目合作,分享他们的最佳实践和想法,完善公益组织体系,广泛集聚公益资源。 从上述几方面的主要工作我们可以看出壹基金的组织目标是明晰的,让组织内部成员对组织本身该做的事情有很明确的认知。组织目标为组织的前进指明了方向,从而也为组织的活动确定而来发展路线。[4]壹基金作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实践者和倡导者,力求不断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让每一份捐赠都能带来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比很多非盈利组织目标模糊化到头来吃了苦头反过头来从新进行组织目标定位相比,不得不承认壹基金在这方面有充分的先见之明。 众所周知,中国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先天弱质、后天困难”。目前,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然而,通过对壹基金的了解及探究,我认为,壹基金与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相比,在管理理念上呈现出现出很多新的东西,而这些新的东西恰恰给了这个组织很大的活力和发展潜力,而其他非盈利组织的发展也可参考其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管理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它并非一日之功,因此组织管理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于显洋.组织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2][日]久恒启一.德鲁克管理精粹〖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3][英]D?S皮尤等.组织管理学名家思想荟萃〖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10月 [4]李建设.组织管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558fb2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