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

时间:2022-12-31 11:21: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象学: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

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一词(概念)在现象学之前与在现象学中的意义不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启蒙运动之前的“现象”

是神学用语。现象是通向神的启示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神学基础

——,是不能正确理解现象的。

启蒙运动的现象

启蒙运动中最重要、对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的哲学他们不认为信仰可以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正确解释任何东西。休谟对人类的理性——不管它是否有神的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在他

们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形而上学陷入最深刻的危机。

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出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我们的理性具有接受、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的能力。而世界只能通过现象被我们所接受、所理解。而事物本身 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的。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这是理性接受了现象之后,使用

自己的功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产物。就原则上讲,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的结果。

现象学与现象

为什么胡塞尔和其他一些出色哲学家要把他们的学说叫做“现象学”呢?很简单,他们关心的首先是现象,甚至无非现象。现象很重要么?因为,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他本体论哲学喜欢用的术语“本质”——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的理性的唯一对象无非

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的唯有现象而已。

但是,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理性的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因为,没有经过人类理性的现象是不存在的。他是把康德的哲学作了彻底的

发展。

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哲学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哲学问题。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这两种用法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仍同时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采取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立、或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立的方法,而以辩证唯

物主义说明哲学的整个问题。

简单的说,本体论就是探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个抽象的、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基础。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据。简单的说,形而下就是指的现实的我们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

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本体论就是探讨形而下的世界的形而上根据的。

认识论:

来源于网络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辩证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人类从它形成开始,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认识。但是,对认识本身进行认识和研究,并形成作为哲学组成部分的认识论,则是同哲学的产生相联系的。认识论的任务是揭示认识的本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力求使人们的认识成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因此,认识论必然以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为出发点,而且将其贯穿于全部认识论的内容之

中,由此引出不同的认识论结论。

1)认识的特点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2)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3)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

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4)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基本特征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科学的关系作为

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

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哲学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

化的现象。 中心论点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

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进化阶段

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

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

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

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

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

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1364e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