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古诗的分析,体会作者望月怀人的秋思。 二、能力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 3、学会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引导分析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 (二)揭示本课的环节及任务 今天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字——读,具体任务是:读顺、读义、读景、读情、读味、读韵。 (三)六步闯关: 1.自由读——自学生字,把诗歌读顺畅。 2.说读——读懂古诗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 3.默读——仔细阅读,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说说这些景物在你的脑海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请找出句中的景物。(庭院、月光、树、乌鸦、露水、桂花)。 (2)、画一幅《温暖》的画,你会如何设计这幅画? (3)、你的设计能体现温暖,但能画出温暖这种东西吗? (4)、但是你们的画确实体现了温暖,这是用实物传达出的一种感觉(实物——感觉) (5)、诗歌与画面有相似之处,只是它的层次要比画多一点,就是通过一些景物构成一幅画面,通过画面渲染一种意境,传达一种情感。(景物——画面——意境——情感)。 (6)请你描述一下这些景物在你脑海里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板书:月夜之景) 4.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1)这幅画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 (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 5.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地白”)月光洒在地上,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很白,清幽,素洁,寂寥~~) (2)作者写“树栖鸦”有什么作用?(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3)大家再看看,露水是怎样的?(冷的)“冷露”传达出一种冷意,寒意袭人,写出了月夜的清冷。那么“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落”换成“在”“到”好吗?(“落”写出了秋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2f0107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