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天的网络培训我收获很多。现从数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方面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提升了自己对思维导图的理论认知。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能够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开来,利用简单的图形、符号、颜色以及其他一系列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存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库。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点构建的构成,利用思维导图将小学生学习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从而能够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帮助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二、低年级也可以做思维导图,课上引领学思维导图练习,.思维导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边讲边梳理,课讲完了整节课的思维导图也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师生一起绘制,课下老师绘制留白学生补充。 从简单的数字1,2,3开始,小学生就接触到了数学。从单一的识数到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一道道题目,直接计算就可以,但数学学习到了后面,难度不断加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也更加严格,所以,小学生在越来越深奥的数学学习中对解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思维方式方面,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数学的感知,往往需要借助于其他较为形象的事物来体现,另外,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对数学题目进行审阅时,题目意思有时候都难以理解,因而出现解题困难。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简化数学题,更具形象化,从而能够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思维导图不是刻意画在黑板上而是在教学中边讲边绘是顺利成章形成的。一张小小的思维导图梳理概括复习了一个单元的内容,在复习交流中师生一起绘制完成了思维导图,特别是在教学用课件直观演示、拓展练习的多种方法解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练习有梯度有难度。 四、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有其本身的特点,其既是一种图形,更是一种工具。在数学解题思路方面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拓展。 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审题的准确性 要想解决数学问题,审题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审题不准,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那么最后所得到也肯定不是正确的答案。在审题时,我们需要了解3个方面的问题,题目所设情景是什么,题目所设的条件是什么,题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遇到一个数学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审题,从中寻找到关键词,根绝关键词进行联想,推导,这个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对题目有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使题目中的信息更加具有条理性,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审题的准确性。 2.利用思维导图挖掘解题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高年级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思维的开阔性和创新性。在众多的数学题目,特别是开放性的题目往往有很多种解题思路,通过思维导图将解题思路呈现出来,让学生们体会到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们以题目的所求作为出发点,追根溯源,联想出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进行结构综合,学生们就可以主动的思考,回忆,不仅加深了知識点的记忆,而且对题目的解答过程也更加深入的体会,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对解题过程的挖掘实际上是将能够联想到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并且不断的提炼,删除以及综合的过程。联想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学生们自己体会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区别,并且这个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例如让学生们颇为头疼的行程问题,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的呈现。 3. 利用思维导图完善解题验证过程 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审题、解题的过程,但最终还需要验证,通过验证来证明自己的解答方法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能够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以最终得到的结果为中心,进行反推,以题干作为要求回头验证,以逻辑思维能力将结果与题目清晰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统一的整体,也就达到了解题的目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体会到题目中的变化过程,不断强化,加强记忆,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这一类的题目解题技巧。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颇为广泛,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融入更多的图形、颜色,增加趣味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以简单、形象化的方式将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抽象化数学的理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能够促进其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4208e4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