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的方言

时间:2022-07-25 19:19: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庐江的方言

庐江方言从大的范围来说,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其发音同合肥话、巢湖话颇为近似,与淮南话则有较大的差异。安庆话孕育了甜软动听的黄梅戏,其辖地桐城、枞阳都与庐江搭界,因此庐江某些乡镇的次方言区受其影响,在发音上有相似点。一般来说,庐江方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首先是发音较咬字较急促。例如北京的,普通话读běi庐江话则读biē”伯父的普通话读bó”庐江话也读biē”洗脸的普通话读xǐ”庐江话则读sǐ”吃饭的,普通话读chī”,庐江话则读qī”;爹爹中的字,普通话读diē”,庐江话则zī”;哥哥中的,普通话读gē”庐江话则读guō”。诸如此类,因此如果有几个庐江老乡在一起聊天,不明白的一定以为他们是在吵架。

庐江话的第二个特点,是l”“n不分。l”“n不分是不少南方方言的通病,在庐江话里表现得也很明显,尤其是n这个音,一般都会发成l

庐江话的第三个特点,是后鼻音ng很少完整发出来,因此如果认为庐江话前后鼻音不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成立的。

庐江话的第四个特点,是不善于发卷舌音,但zh”“ch”“sh也并不是完全被z”“c”“s取代,例如志气处罚的发音就和普通话相似,而教师的柿子却读作sì”

作为一种方言,庐江话里的一些词汇是普通话里没有的,有些俚语活泼俏皮,大概只有本地人才能体会,例如埋个(明天)洋不三广(嬉皮士)讪精(吹牛)等等。

虽然庐江各乡镇的方言语法大致是一样的,但俗话说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每个乡镇的发音也是有区别的(当然,这种微妙的区别也只有本地人才能够听懂)。但一般认为,白湖人的发音是最动听的,这大概是由于此地已成为安徽最大的劳改农场,各地人士混杂相处,因而发音颇接近于普通话。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庐江人对官话的认同感。金牛话、石头话、罗河话等庐江西南方的乡镇方言因为保留了一些地域特色,所以发音特点也是很鲜明的。

判断一种方言的影响力,或许可以看其是否能衍生出较有影响的民间戏曲艺术。苏州话是吴方言的典型代表,由苏州话衍生出的昆曲、锡剧、评弹等戏曲无一不令人回味无穷,正说明苏州话的巨大魅力。北京话兼容并包,京剧、京韵大鼓、评书乃至相声等戏曲艺术盛不衰,正说明北京话的蓬勃生机。绍兴是鲁迅故里,享誉海内外的越剧其实就源出绍兴方言,但近代以来由于上海后来居上,越剧反而在上海得到了发展。安徽是戏曲之乡,凤阳的花鼓戏、安庆的黄梅戏名扬海内外,皆得益于其方言的语言魅力。由庐江话和合肥话(庐州话)衍生出的庐剧也是江淮大地颇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庐剧旧称倒七戏,因为是一种对唱式民歌小调,无固定脚本,唱词、念白均即兴编凑,常常颠三倒四,故称倒七戏 1980,在巢湖市烔炀河镇发现了烔炀河禁戏碑,该碑原砌在街头一商店的山墙之上,是清同治七年(1868)巢县知事陈炳所立《正堂陈示》。碑文上写到:近倒七戏名目,淫词丑态,最易摇荡人心,关系风化不浅。嗣后,如有再演此戏者,绅董与地保亦宜禀案本县捉拿,定将此写戏、点戏与班首人等,一并枷仗。由此可推知,庐剧形成的历史应当早于1868,至少也有近200


年的历史了,而巢湖地区应是此剧的重要发祥地。庐剧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个部分。主调富于叙事,也可抒情,适合表现较复杂的戏剧感情。花腔曲调绝大部分是民歌小调,一般曲式固定,反复演唱。传统的庐剧唱腔没有丝、管乐器伴奏,只有锣鼓进行起奏、间奏和伴奏,艺人称台锣鼓半台戏,足见锣鼓在庐剧艺术中的地位。早期庐剧的表演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唱一段舞一段,唱的是民间小调,舞的是民间歌舞,舞蹈动作一般不结合剧情。演出多为幕表制,一般没有固定的台词,而以临时串词、套词来自编。建国后经过整理,庐江人熟知的庐剧剧目有《打金枝》《陷巢州》《荞麦记》《小辞店》等。2006520,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庐江过去还有一种叫做门歌的地方小戏,其用途大约与凤阳花鼓差不多,都是在农荒时节逃荒乞讨时唱的。门歌一般由夫妻二人对唱,内容多为叙述自家的不幸遭遇或赞颂施舍者的善良好运。演唱时节拍简单,有时用二胡等民间常见乐器伴奏,有时干脆拿筷子敲击碗碟配乐。这样的民间小戏二十年前还零星有所见,大约是演唱者农忙闲余出来丰富城市人的业余生活吧;而今要想听到,只怕得让专业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去深山老林中做田野调查。要是哪位再能做一些专门的整理,那无疑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善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5b1679f12d2af90342e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