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案例反思 《鲸》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中的第九课,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课文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如何让学生既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呢?我认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洋中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对于鲸你了解多少?在学生的介绍后,再播放一段有关鲸的视频,丰富学生对鲸的印象。 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中,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视频的出示有些画蛇添足,说明课堂设计环节目的还不够明确。 《鲸》这篇课文段落结构清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抓住要点了解内容,体会说明方法并加以运用。而在这篇课文中,绝大多数的说明方法都聚集在第一段中,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第一段,借助第一段指导学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汇报形式上,也以尊重学生为主让他们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如画画、表演、朗读、自我介绍等等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 反思:这种“先扶后放”的学习方式适合本课的体裁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因为第二自然段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并不感兴趣,因此没有人选择。而第一课时时间有限,学生也很难将全部内容汇报完,因此如果能够将第一课时安排为学习前两个自然段,那么在课时的安排上就从容的多。这也让我体会到,我们在安排上固然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但是也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及学情进行安排。 说明文往往语言比较枯燥,如何将说明文上得有趣,并且从中习得作者的说明方法呢?课上我以“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鲸外形特别大的?”这一问题入手,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然后通过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反思:说明文的教学,不单单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中介绍的知识,也不能忽略语言文字的品味,说明文虽然不适合感情朗读,但是也不能忽视朗读的练习,说明文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读出事物的特点,语速不应过快。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cf0c32c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