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角色

时间:2022-12-27 07:2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角色(role)是借用舞台上的用语,本意指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在舞台上的言谈举止要符合所扮演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角色一词比较形象地反映了行动中人和人的关系,是社会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具体体现。

病人角色(sick role)又称病人身份,指被医生和社会确认的患病者应具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

病人的角色特征

1951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 T)提出了病人的四种角色特征。

⑴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职责:免除职责的程度根据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例如,急危重症病人可在较大程度上免除父亲、工人、丈夫等角色职责。

⑵不必对疾病负责: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不是病人所愿意的,同时患病后病人不能靠主观意愿治愈,而只能处于一种需要得到帮助的状态。所以,不应责怪病人为什么得病,而应尽可能地使他从患病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原来的健康状态。

⑶寻求帮助:寻求医疗、护理帮助和情感支持。

⑷恢复健康的义务:病人自身也需要为健康而努力。例如,配合医疗、护理工作,适宜的锻炼,以加速康复。

病人角色转变

角色转变这一变化是一个失去原来的社会心理平衡达到新的社会心理平衡的艰巨的适应过程,对病人来说,适应这个角色转变是很不容易的,影响病人角色转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方面:其一,个人情况。指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医学常识水平等。其二,疾病情况。指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病程发展、疗效等。其三,医疗机构情况。指医护人员的水平、态度、医疗环境等。

通常病人角色转变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角色适应:

⑵角色缺如: ⑶角色冲突 ⑷角色恐惧:

⑹角色减退:角色行为消退是相对于角色行为强化而言的。已进入角色的病人,由于强烈的感情需要,或因环境、家庭、工作等因素,或由于正常社会角色的责任、义务的吸引,可使病人角色行为减退。此时,病人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伤病的考虑不充分或不重视,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例如,一位患高血压病住院治疗的老先生,得知患癌症的老伴想吃水果,于是就偷偷跑出医院买苹果送到家中,结果因劳累使病情加重。这就是丈夫角色冲击了病人角色,造成病人角色减退的表现。

⑸角色强化:角色强化是指个体安于充当患者的角色,而忽略自己同时所具有的社会和急停角色的情况。具体可以表现为患者呆在医院不出去,或者不断前往医院就诊。角色强化多发生在由病人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化时。由于适应了病人的生活,产生了对疾病的习惯心理,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虽然躯体疾病已康复,但病人的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心理上产生了“衰弱感”,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慌不安,安心于已适应的病人生活模式,不愿重返原来的生活环境。 角色强化的原因:因人而异。如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患者患有社交焦虑障碍,入院后可以与交流自如,出院后无法与人交流;也可以是家庭经济原因出院,但是患者也不能工作等等。


案例

60岁的胡大妈因反复四肢关节疼痛而道某基层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抗炎抗风湿治疗三月明显好转。不久前的一天,胡大妈因上述症状再发再到基层医院求治,并要求转上级医院,以增加医药费报销额。医生认为不符合转诊条件,不同意转诊。胡大妈痛哭流涕,以“病情加重,四肢残废要求医生负责为由威胁医生。后经医生和单位领导做通思想工作离去。 提示

角色强化就是病人因患病导致自信减弱,对单位、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性加强,安于病人角色的现状,从而小病当大病,大病当重病,病愈后不愿出院,而长期留在医院或者家里修养的一种不正常状态。病人的这种角色转变,可因病后体力和工作能力下降,原工作生活环境比医院差,以及因病享受到身体健康是所享受不到的精神和紧急利益所致。 应对

对于这类病人,医务人员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其次可将病人病愈,或者病情不想病人相中的那么严重的情况告知家属、同事及其他有关人人员,使他们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病人,从而促使他们走向社会,恢复正常、或者比较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如经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可以找寻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149099d1f34693dbef3e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