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小虫子》听课感想 在221研训的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我是一只小虫子》这节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小虫子以生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到再小的生命也有有趣的 生活,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本课教学中,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当一只虫子的感受。 一、读为主线——悟之本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用心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老师透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透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构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以读为本”,摈弃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问答。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学习到最后,教师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与学生展开对话。 二、心灵对话——悟之源 在流淌着个性的语文生活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含。“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到达心灵相通,情感共鸣,构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当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两个截成不同的情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小事物,想象力丰富,因此对于课中所写到的内容,学生会感同身受,容易接受、体会。为此,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了解不同虫子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虫子,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三、走向实践——悟之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在这一课中,教师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想象“小虫子还会做什么?”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这节课注重了低段教学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听后豁然开朗,受益匪浅,是一节成功的课。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思考、合作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使之由“学会”变成“会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bf00a8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