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恨歌》

时间:2022-12-19 09:1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传世名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自古以来,便有无数学者对于《长恨歌》的主题产生了巨大分歧。古人评论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喻,“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另一种则认为它旨在写李杨的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张基邦《墨庄漫录》)。今人又提出了双重主题说,一方面认为是对李杨生活荒淫的讽喻;另一方面是对其真挚爱情的同情。

我认为全诗的主要内容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夹以对统治者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而引发祸乱的批判。所以,我比较赞同双重主题的观点。

长恨歌,顾名思义,主要内容是长恨。就个人理解而言,长恨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杨贵妃因为安史之乱香消玉殒而导致的玄宗的长恨,这一点可以从杨贵妃死后玄宗每日以泪洗面以致感动临邛道士,到天上寻找杨贵妃香魂的前后过程中看出来。这一部分所占的篇幅极大。二是指安史之乱之前的开元盛世因为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而完全崩溃,作者对于昔盛今衰的遗憾和惋惜。故而我认为全诗为爱情和政治讽刺的双重主题。

中国古代的诗歌从孔子开始就最为讲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正平和,从这一点上讲,难免有乐过而失其正,哀过而失其和之嫌,这也是《长恨歌》被后世许多文学评论家所诟病的原因。但就我等俗人的视角,平心而论,其中哀乐的巨大落差形成的对比,对其爱情主题的描写有巨大作用,人们也乐得见到玄宗这般雄伟帝王被打落神坛,落得以泪洗面为情所困的下场。个人而言,“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一句可谓摄人心魄矣,这也是全诗的爱情主题带给人们内心的巨大触动。几乎全诗都在讨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要么是直接的描写恩爱,要么是两者爱情发生或者破裂的背景。条理清晰,文辞绮丽,压遍唐代诸多歌行。一曲悲歌流露出对人世间“天长地久有时尽”的无限感伤,是美与刺的和谐统一。无论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是后人白朴的《梧桐雨》,洪升的《长生殿》都不约而至地歌颂了李杨爱情的美好与可贵,体现了“重情”与“贵情”的男女情爱观,借历史之殇呈一段佳话,赞颂美好真挚的爱情,这是通篇毋庸置疑的主题之一。一曲终成怨,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全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如此荒淫无道,与历史上的最有名的暴君昏君商纣夏桀无异,所以即便是玄宗早年勤于政事,呈现出开元年间浩大的盛世气象,也不足以抵挡落败的步伐,不足以防止安史之乱的发生。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就已经预示着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竟一语成谶。“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一句更是细数动乱之后恍若隔世的沧桑,大有后世李煜亡国之后在《虞美人》中写到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滋味。诗中虽无一字写到百姓生活,但连皇帝都难逃厄运,甚至贵妃都死于非命,再稍稍加以思考,民间的动荡也就不言而喻了。窃以为这种不表于文字的讽刺,比之后世的所谓椎心泣血之言,不知道高了多少个层次。而究其不直接讽喻而将这种倾向隐藏在文字底下的原因,我认为是儒家思想对于白居易的改变。中国自汉武帝时期采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方针以来,一代一代的读书人受到了巨大影响,孔子著《春秋》时所用的“春秋笔法”就是长恨歌所运用到的手法之一。还有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为尊者讳”的习俗。唐玄


宗是一代帝王,虽然由于他的荒淫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但作为唐代的臣子,白居易不可能直言不讳地揭露这个事实,并对这种行为表示出讽刺,总能深深地藏在李杨的情爱之中。杜牧的《过华清宫》诗中也曾提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驿卒几千里奔驰,只为杨贵妃能吃到从南疆运来的新鲜荔枝。众所周知,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如此脆弱的果实,需要驿卒们一日之内送到,这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这无疑是杨贵妃的恃宠而骄。荔枝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例子,更勿论华清池的豪奢和千里梨园的壮观。如此荒淫无道,与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也无二致,唐虽有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也不过是摧败如山倒,无可挽回。

《长恨歌》的主题众说纷纭,以我的资历眼光也说不出多大的道理,只能将自己浅陋的见解写在此处,忝作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cebd6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