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电子备课第八、九、十单元

时间:2022-05-23 10:25:4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阳区实验小学 数学 学科备课

单元备课

单元

教学内容:

阿福的新衣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

教学目标: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后的密切联系.



建立长度的观念

点: 厘米、米的认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备课

班级 课题

1.4 阿福的新衣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

教材分析

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备课人 袁彤斌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

教学目标

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直尺 1厘米的小棒 几厘米的小棒

设计意图

境图,引发学生思考。



组织作用、引导作用,教师关注的方法,学习的历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



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



都有什么?

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



点。(板书:0起点) 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



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

能力

尺上的1大格。

cm 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米吗?

师:从0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5、生活举例:

1(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6、找直尺上其它1厘米:

12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二)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 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






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2、测量自己的一

师:你的一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量一量:

cm

cm cm

cm

cm

cm

cm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本95页,必做题:124、题 选做题:3

阿福做上衣

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厘米用字母cm表示





课后记



第二课时备课

班级

1.4

备课人

袁彤斌










课题 阿福的新衣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

教材分析

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

教学目标

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直尺 1厘米的小棒 几厘米的小棒

设计意图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阿福的新衣吗?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呢?



厘米的认识,那你对厘米有哪些认识呢?

总结:



1、厘米有多长(小拇指指甲)

2、一大约是多少(大拇指和食指伸直)

理,可以让学

3、认识了刻度尺的刻度。

的知识,并恰4、测量线段的长度。

当的运用。

5、厘米用英文字母cm来表示。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你能利用咱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吗?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仔细观察教材出示的两种测量方法,指出错误之处。







让生独立测量,然后交流。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要保留到

整厘米数。



适当的练习,课知识所学。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的方法。 先观察刻度尺是否完整,然后再确定长度。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看出直尺上面的绿色铅笔9厘米长一些,红色铅笔比9厘米短一些以后,指出他们都是大约长9厘米,初步体会‚大约‛的含义。



注意估测结果和实际结果的比较,逐步缩小估计结合和测量结果的差距。



引导学生可以适当选用合适的测量标准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同学们,可真是测量高手啊!你能起来说一说,你的收获吗?

阿福做上衣

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厘米用字母cm表示





课后记










第三课时备课

班级 课题

1.4 阿福做长袍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

教材分析

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

教学目标

1=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100厘米 米尺

设计意图

备课人

袁彤斌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顾上节课的情景,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利于学生承前

启后。

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组织作用、引导作用,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习的历程。 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米的认识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



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

我们感受一下吧!



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

1 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 讨论:1=100厘米



2 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 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 黑板的长度 课桌的长度

子的长度



2 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

3 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从周围中寻找长 一张床长2 一枝冰糕长12

度单位,来应用所

小明的鞋子长23 一棵大树高5






一列火车长75 一座楼高20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 )厘米 教室的门高大约是( )米 1、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 )米( )厘米 2 教室的高大约有( )米 教室的长大约有( )米 教室的宽大约有( )米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阿福做上衣

长度单位:米

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厘米用字母m表示





课后记



第四课时备课

班级 课题

1.4 阿福做长袍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

教材分析

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备课人 袁彤斌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

教学目标

作知道1=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100厘米 米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阿福做长袍吗?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呢?



米的认识,那你对米有哪些认识呢?



总结:



1、米有多长(伸开的双臂)



2、米用英语字母m来表示 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发挥的是

31=100厘米

组织作用、引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导作用,教师

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历程。



让生独立完成,注意总结测量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测量



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










先让生独立完成,让后纠正。进一步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



培养学生应用 知识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应用于实际生

活中,在生活中学数学



是对测量知识的巩固,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思维和灵活性。






是对测量知识的巩固,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思维和灵活性。



阿福做上衣

长度单位:米

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厘米用字母m表示





课后记





第五课时备课

班级 课题

1.4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

教材分析

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

教学目标

操作知道1=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备课人

袁彤斌












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100厘米 米尺 刻度尺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还记得阿福做衣服的故事吗?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 厘米、米的认识,那你对厘米和米有哪些认识呢? 总结:

1、厘米、米有多长。

2、米用英语字母m来表示,厘米的英文字母是cm 31=100厘米 4、认识了一拃。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一)想一想

设计意图

回顾本单元所学,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交流身体上有哪些‚小尺子‛并进一步思考:‚你身体上有这样的‘小尺子’吗?‛从而制定计划,思考要量哪些部位,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二)量一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组织作用、引导作用,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历程。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测量身体的一些部位的长度,

闭关做好记录。



让学生运用自己身上的测量‚工具‚,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估

测问题。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测量过程交流活动感受,在交流中体验数学应用于实践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阿福做上衣

长度单位:厘米、米

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厘米用字母cmm表示





课后记





单元备课

单元

教学内容:

我换牙了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目标: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掌握统计及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

点: 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备课

班级 课题

1.4 我换牙了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现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 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境,通过对话

教材分析

提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由‚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计的理解。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目标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备课人 袁彤斌





掌握统计及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



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4 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



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 ‚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

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 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



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体,教师主导,培养学生的探究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能力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



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

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

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统计活动……



三、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



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



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

总结方法,应用

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

所学

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 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 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 )比( )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四、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课后记





第二课时备课

班级 课题

1.4 我换牙了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现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 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境,通过对话

教材分析

提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由‚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计的理解。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

教学目标

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

备课人

袁彤斌










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掌握统计及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让学生更好的应用所学





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统计吗?你都学会了什么? 1 2

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我们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统计表来呈现出整理数据的结果。

那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让学生独立的观察、思考、分析,先填表格,在解决图下面的3个小题,然后通过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和表格,充分的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






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可以先让学生交流图中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情况及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然后启发学生独立地整理数据,将整理的结果填在表格里。教师也可以组织调查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学生收集来自身边的信息,进行数据的整理,在获得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后要注意渗透统计后对统计结果的检验方法,即总人数与各类人数的和一致才行。另外,对于在表格里涂数量比较大的数,有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善于将对宇错的答案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涂什么‛‚怎样涂‛





体,教师主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结方法,应用






所学



练习时,可以展开比赛,看谁统计得最快。然后交流时给学生渗透有序数的好处。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1、通过统计,用统计表来表示数量,可以让我们很容易

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

2、涂色时,要仔细,要有序,不能马虎。



板书设计



练习

我换牙了——统计





课后记



单元备课

十单元

教学内容:

儿童乐园

1、进一步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时间、

教学目标:

长度、图形、统计等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按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100以内的加法、减法 点: 人民币的认识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备课

班级 课题

1.4 儿童乐园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

教材分析

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

教学目标

知识。

2、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00以内的加法、减法 人民币的认识 表,米尺,人民币

设计意图

备课人

袁彤斌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2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3、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及时达标、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





通过回顾,知。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



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 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

体,教师主导,

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

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数的组成: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



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



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

法计算练习。

通过典型习题,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巩固所学 加减混合算式、如下所示: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

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



除了练习书上的题目外,可以适当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的增加训练。



练习时,让学生先看图,说一说图意,发现泡泡中的数的规律,在按规律在空泡泡上填上适当的数,组织学生交流。





重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100以内数的认识(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二)

课后记



第二课时备课

班级



1.4 备课人 袁彤斌








课题 儿童乐园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

2、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00以内的加法、减法 人民币的认识 表,米尺,人民币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通过回顾,知。



1、谈话引入:咱们今天要继续去儿童乐园游玩,你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2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3、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图中几个小同学玩累了,想买水喝?你能帮帮他们吗?



你想买什么喝呢?

借此复习人民币的认识及简单的加减法。



人民币有哪些面值?

一角=10分,一元=10



7=()角 50=()元

3=()分 2=()角



体,教师主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兴吗?








通过典型习题,巩固所学



2、你能从中找出里面的图形吗?

借此复习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他们都是平面图形。

3、你看一位阿姨领着两位小妹妹在买票,他们遇到什么

问题了?

1米多了,要买票。 借此复习长度单位: 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有厘米(cm、米(m)100厘米=1米。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你能来接受挑战吗?








通过选择‚厘米‛‚米‛来填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与‚米‛的认识和理解。



主要复习人民币计算的有关知识。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选择条件来解决。除了教材提出的问题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买1辆玩具汽车比买1本书多花多少元?



教材呈现了笛子、口琴、和手鼓的价格,针对价格提出数学题。



重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练习时,可以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观察它是什么形状,然后想一想:如果任意折一下,可折出什么图形?



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 人民币的认识

儿童乐园








课后记



第三课时备课

班级 课题

1.4 儿童乐园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

教材分析

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

教学目标

知识。

2、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00以内的加法、减法 人民币的认识 表,米尺,人民币

设计意图

备课人

袁彤斌












通过回顾,知。



1、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观光游乐园,你看,又发

生什么故事了?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问题激发学生学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习的热情。



2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3、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你能来读一读钟表上的时间吗?



借此来复习认识钟表

整时:分针总指在12上,时针指着几就读几时。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大约几时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理解每幅图的意思,抓住图中的主要数学信息,弄清每个时间点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体,教师主导,

培养学生的探究

么,然后放手让学生编故事。 能力



复习竖式的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







重点放在比较的方法上。



通过典型习题,

重点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体验数据隐含的信息。 巩固所学 半时:分针总指在6上,时针走过几就读几时半。



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弄清题意,尤其需要让学生明确‚原有数量-借出数量=剩下的数量‛这个关系。










练习时先让学生想:怎样求还要折杜少只纸鹤?然后引导学生列式计算,从要折的纸鹤总数中连续减去第一天折的和第二天折的。





其中前两道题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后两题是进位与退位的加减法。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 钟表的认识

课后记







儿童乐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fba1ebd9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2.html